中国人的极地冰潜

行政求职招聘QQ群 http://jdsshang.com/shenghuo/24437.html

和我们一起看文明知中国走世界

冰潜最吸引人之处可能是它所带来的挑战,这些挑战使我们如履薄冰,让我们感到自然的伟大,人类生命的脆弱。而战胜这种挑战才真正地在极限条件下考验了我们的心态、体能和潜水技能,并给自己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精神满足。如果你是勇敢者,就去极地(南北极)潜水吧!那将会是生命中最完美的潜旅。

#中国人的极地冰潜#

撰文、摄影/林少雯

极地潜水,非比寻常

南北极潜水对潜水者而言相当于珠穆朗玛峰对登山者的诱惑。据统计,每年去南极的游客约5.5万人,但在南极潜过水的人不会超过个。要去极地潜水,第一个要考虑的问题是风险有多大?所有的运动和活动都会有一定的风险,问题是自己是否拥有应对这些风险的能力。

年8月,在一次例行的北极潜水训练中,美国海岸警卫队两名潜水军官意外丧生。这两名军官都是著名的美国海军潜水学校毕业生,有着丰富的潜水经验和商务潜水的背景,而且下水时身上还系着安全引导绳。原先的潜水计划是游在10米以内潜20分钟,最后是把他们从北冰洋70多米深处拖上来的……几个月后出台的美国海岸警卫队事故调查报告证实这是一次可以避免的悲剧。一系列不应该发生的事情像冰糖葫芦一样串在一起引发了致命的连锁反应。由此可见,所谓的风险都是相对而言,风险再大的运动只要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态度认真应对,就能将事故苗头消灭在萌芽阶段。不管在哪里潜水,安全法则和基本技能是一样的,当然在极地的恶劣环境下,调整心态、严格执行安全法则和提升技能力度是怎么强调都不过分的。

极地潜水组织者制定的有关规定指出:极地潜水不适合潜水初学者;极地也不是试潜水装备的地方,潜者必须使用已经用熟的潜水装备,出发前最好对所有装备进行年度维护,维护好后至少试用4次确保运转正常才能带去极地。

■南极边缘,到处都是被极地工作者戏称为“生物恐怖分子”的企鹅和它们的红色排泄物。

就装备而言,冰潜时最重要的两大件是干衣和调级器。干衣本身只有阻水的作用并不保温;保温功能是通过穿在干衣里面的底衣,更确切地说是底衣所包含的空气而达到的。底衣有不同的材质和厚度,我穿的是用于极地潜水最厚、保温性能最好的底衣和底袜,手套也是干式手套,头上戴上7毫米厚的头套,全身唯一裸露在冰水中的就是除面镜遮盖部分之外的脸颊部。

冰潜中很容易发生调级器“冻结自流”故障。调级器的一级头中的残留水分在低温下结冰从而阻止了气阀的关闭导致气瓶中的压缩空气失控外泄,只需几分钟的时间,满满一瓶气就会排空,对困在冰面下的潜者来说,“冻结自流”很可能是致命的。

我在北极时所用的两套主副调级器分别是SCUBAPRO的MK17(干腔)/GV和MK25/S,虽然没有发生调级器“冻结自流”现象,但考虑到南极的气候条件远比北极恶劣,所以从北极回来后,又添置了两套POSEIDON的JETSTREAM调级器(冰潜者首选装备),并以此作为南极冰潜时的主副调级器。

按照极地潜水条例,在出发之前将所有装备——BC、调级器、干衣送去年检和维护。取回后至少试用10次。

■阿根廷乌斯怀亚海港是通往南极的门户,也是美洲大陆最南端,有“天涯海角”的美称。

北海道,亚洲冰潜基地

作为对自己极地潜水心理、技能、体能和装备准备工作的一次全面检查,我在年2月专程去了可能是亚洲唯一的海洋冰潜点。

日本北海道每年冬天的厚冰不是“日本制造”,而是冬季北风把北极圈的浮冰由北至南推向北海道沿岸的。年2月底,我第一次到北海道冰潜时,由于寒潮肆虐,潜水店的人必须用电锯将浮冰面锯开一个洞,才能作为冰潜者的入水点。下水的那天北风凌厉,水温摄氏零下2度,风温却是摄氏零下17度,尽管穿得严严实实,在冰面上做下水准备工作时脸上的暴露部分还是让风刮得生疼。从用电锯割开的冰洞中下潜,穿越了将近半米厚的由大大小小的冰块和冰泥、雪泥组成的能见度为零的阻隔带,最终将脸浸入北海道那清澈的海水中,“柳暗花明又一村”则是对此时、此情、此景最真实的描写。

年2月重返北海道的知床海豚旅店(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pingzx.com/xpxls/100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