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料记载,日本鬼子侵入漯河的最早时间是年4月30日,上午侵华日军到达南席;5月1日6时,一架日军轰炸机自东南飞到临颍上空,先用机枪扫射,后在城西北角投下一枚炸弹。炸弹落在护城河外边,人畜幸无伤亡,城内群众因此纷纷外逃。期间,有人指靠算命先生测定三日内安全无事,有人指望守卫临颍县城的自卫队和警察局政警队。红日西沉时,一群群不成队形的中央军,倒背着枪,满脸灰尖,放羊一般退了下来,在南街到西关路两旁坐的坐、躺的躺,等着群众给他们送饭,一不遂心,还要打人骂人。
黄昏后,日军先头部队已占领后场,对准城里开炮,咣咣咚咚一连十余发。县长阎受典率领县政府部分人员和自卫队五个中队官兵弃城南逃,期间,随行人员手枪走火,阎受典受惊坠马丢了县印。这个流亡政府不久就自行逃散了。
国民政府在这一天的表现确实差强人意,但也正是全国抗战的缩影。但这并代表漯河这块土地的抗战意志。
国军两万正面御敌
激战四日抱憾陷落
5月2日,郾城乾勒桥附近。国军骑3师第8、9两个团,趁夜侧面迎击进攻郾城的日军。战至4时许,毙敌百余,我伤亡连长以下官兵43名。嗣后,敌增援向我迂回,两团一面向大新店东北地区转进、一面向敌侧击。天亮后,敌主力猛向五里庙、五里岗一带进攻,新一师正面迎敌,敌未得逞。另敌一部于该晚分窜到黑龙潭、十五里店,企图强渡沙河,经89特务营、工兵营彻夜阻击,敌无进展。
5月3日,日军继续向五里庙、郾城进攻,与新一师激战甚烈:该师3团3营之一连全部牺牲。战至黄昏,敌攻势才稍减。入夜,日军大量增援,并由黑龙潭、十五里店两处渡沙河围攻漯河。
5月4日,日军继续向郾城县城猛攻,当日夜,89军顾锡九军长为粉碎敌围歼企图,决定派新1师第3团中校副团长周希仁指挥该师加强营及军部特务、工兵营向阴阳赵附近进攻。骑3师向五里庙进攻并截击敌后援。战至5日拂晓,敌继续增援。周副团长阵亡,下属官兵伤亡40余名,不得已后撤,是役毙敌百余。
5月5日,日军攻破五里庙、万庄、干河陈一线,下午一时许侵占郾城并突入漯河。顾锡九率部突围,漯河陷落。
按漯河市志记载推算,国军当时应该有两个师的兵力,即使按照满员编制,大约有人。而日军的一个师加一个联队,兵力亦有人。虽然兵员相当,但装备悬殊。这场“漯河保卫战”,可谓是一场国军在正面战场中的浴血之战,这其中,与漯河的抗日氛围也有很关系。
中共力挽民族危亡
抗日烈焰燃遍沙澧
在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共舞阳县委以青救会为桥梁,团结和带领全县各界群众掀起抗战救亡运动,这一运动成为漯河周边近代史上最广泛最深入的一次群众运动。中共舞阳党组织在这一基础上迅速发展壮大,建立了七个区委,党员发展到余名,青救分会、支会遍及全县各城镇和农村各中小学校,会员发展到余人。因为舞阳有着良好的抗日救亡的群众基础和社会环境,抗战救亡工作成为当时河南全省的典范。年6月,国民党陆军四十军庞炳勋的队伍自台儿庄战役后撤到这里,人员损失很大,在这里补充兵员,两个星期只招到十几个人。冯玉祥知道这个情形后,于19日,就在舞阳县城西北大操场召开了一个军民大会,到会百姓一两万人。冯玉祥讲完后一个星期,庞炳勋的部队就补充了八千多人。冯玉祥后来得知这一情况,深为感慨,怎么此前两个星期才招十几个人,这一个星期就招几千人呢?这说明,当时共产党的抗日救亡宣传起了很大作用。
在新四军5师1支队的领导下,郾城人民抗日游击武装经过1年多的浴血奋战,对敌进行了30多次战斗,击毙日军官兵60多人,其中包括日本军官平岗孝一和松本以及日本妇女界上层人物梅静子。击毙伪军不计其数。其中包括15名团级以上军官,如绥靖军16师师长张星耀,17师师长兼警察局长洪福堂,维持会长李子芬,经济汉奸大信公司经理周定庄、秘书李仙洲等。割掉日军电线1余公斤,炸毁铁路桥2座,火车头一个,缴获敌车迫击炮4门,机枪23挺,手枪余支,战马数十匹,弹药不计其数。
年5月,中共冀鲁豫军区老八团,在团长王定烈,政委李世才率领下,于12日由扶沟白潭西渡河南下,在西华、临颍、郾城、商水、上蔡、西平等县边界地区活动。26日,砖桥一战歼灭日伪西华县自卫团长张坦然部,攻克18个村寨,缴获枪支余支。6月,五沟营战斗,全歼伪暂编第8师余人。
保家卫国自动自发
沦陷之地不缺斗志
在民间,民众自动自发抗日的事例也层出不穷。
临颍沦陷第二天,一名汉奸闯入县政府临时办公地点——陈庄乡公所企图行刺,被门岗发觉,当场被击毙,并搜出伪钞和暗号。可谓是漯河抗战第一枪。年秋,日伪政权提倡农民种植大烟,年春又下令铲除。日寇便衣队乘下乡查禁之机勒索讹诈,捆绑吊打种烟户,凄惨之状难以尽书。爱国志士李鼎新组织师范学生开展抗日斗争,在临颍王街桥口袭击日寇汽车,因汉奸告密,被枪决于南关外。临刑时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慷慨就义,可谓是孤胆抗日的烈士。
年10月,漯河万祥公馆10余名特务,腰插手枪,乘坐黄包车(6辆)、自行车(10辆)直奔县城西南皇寓村。一进村,即抓住村上的土财主乔书芬吊在梁上毒打。逼着要大烟,要“老海”,要钢洋。这时,村上的“两面政权”保甲长一面用大烟、“老海”、好酒好菜招待,一面暗中报告游击队。队长遂挑选11名精干队员,农民打扮,暗藏武器,以招待身份闯进屋里,活捉6个特务头子,缴获手枪6支。那些骑自行的特务喽啰见势不妙,蹬车逃之夭夭。被擒的6个特务头子连同黄包车一并填入井里。
抗战时期,内地食盐紧缺,漯河的经济汉奸勾结日军开办了一个“信义盐行”。他们垄断市场,大发横财。老百姓用一斗麦子(20公斤)才能换得0.5公斤食盐。年10月的一天,他们用24辆一套三的高轮马车,满载食盐,在8名日军押送下,由漯河运往舞阳,昂价销售。盐车刚启程,情报便传到游击队。游击队在盐车必经之地大刘镇布下伏击网。下午3时许盐车进入伏击圈,游击战士把盐车团团包围,部分日军被当场击毙,活捉者被填入井内,而车夫、牲畜无一伤损。共缴获短枪2支,长枪10余支和全部食盐。同年冬,在西平和郾城交界处的牛寨一带,盘踞一个号称“皇协军豫南剿匪总部直属支队”,支队司令叫崔发子。其司令部驻扎牛寨大地主牛百乙的楼院里。为铲除这个祸害,游击队长蔡永命令潘丙仁打入敌人内部,了解到崔发子为扩充实力,四处招兵买马时,就将计就计。一天夜半,潘丙仁同2名游击中队长带领50名游击队员,扮成土匪模样,腰插手枪,径直来到牛寨前。牛寨吊桥高悬,潘让岗哨通报后,落下吊桥,打开寨门,队伍进入院内。灯光下只见伪军副司令、参谋和副官从屋里迎了出来,双方互敬礼仪。迎里坐定,经副司令说知,司令外出,有他代理行事。这时,只见一游击队员从院里进屋,领队杨队长已知按计划控制了一切,就大喝一声“打”!副司令等匪首已知中计,枪来不及掏出,就在大衣兜里胡乱开枪还击。由于游击队员准备充足,主动出击,一阵枪声大作,几个匪首应声倒地。经过短时间的交手战,打死伪军官兵20余人,其它伪军被控制在另一个院内,举手投降。这次共缴获机枪1挺,手枪4支,步枪30余支等。
伪17师师长兼伪警察局长洪福堂,死心踏地为日本人效力,扬言要把抗日游击队斩尽杀绝。年6月的一天,游击队得一急报,上写“洪福堂带了一帮人马,大车一辆,上坐美人一个,从舞阳回漯河,可能中午十分行至大陈……”游击队长蔡永令即速布置捉洪。遂由化名柴和坤(柴火捆)的“两面政权”镇长负责备好几桌酒席,单等“贵客”到来。中午时分,洪福堂率领人马赶到,柴和坤等上下应酬不暇。酒席吃到中午两点多钟,洪福堂猛然想起这里是游击队出没的地方,不可久停,便立即催促上路。出大陈向东北走约5公里,来到翟桥坡底,洪福堂等进入游击队的伏击圈里。只听杀声四起,枪声阵阵,洪福堂正要举起望远镜观察情况时,被一枪击中,从马上一头栽下,立即毙命。当场击毙伪兵多人,活着的四散逃命。这次战斗共缴获战马4匹,手枪3支,步枪数10支,战刀2把,作战望远镜1个等战利品。
年7月的一天,游击队得到可靠情报:当晚11点,日军一列弹药车从漯河发出南运,为了炸毁列车,游击队经过一天的准备,挑选两个中队的精装队员,带足炸药趁黑夜埋伏在漯河南约5公里的九孔桥边,把炸药放在桥墩上。半夜时分,敌弹药车从北向南徐徐开来,日军为防止意外,在车头前面挂了3节空车皮。游击队的战士看得清楚。待三节车皮过后,车头正走上桥身,只听一声巨响,桥被炸塌,车头正卡在炸塌的桥身里。这时路旁埋伏的游击队战士用机枪猛烈的扫射列车,敌未能还击。不多时,日军的几辆铁甲车从漯河迅速向九孔桥开来。游击队战士早已撤出阵地,凯旋而回了。
漯河儿女驰聘沙场
功勋卓著英名远扬
漯河儿女在保卫家乡的同时,在全中国抗日战场上也屡建功勋,声名远播。
赵伊坪,原名赵廉越。大革命后期在河南郾城从事农民运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他到鲁西抗日根据地工作,担任中共鲁西区党委委员、秘书长兼统战部长等职,为巩固和发展鲁西抗日根据地作出了重要贡献。年3月5日,他在同日军激战中,壮烈牺牲。时年仅29岁。
沈东平,原名张秉乾,舞阳县太尉乡林庄村人。年,沈东平受中共中央北方局派遣回河南,曾任中共许昌中心县委书记,中共河南省临时工委负责人。全国抗战爆发后,他任中共河南省委委员兼豫东特委书记,在豫东领导抗日武装斗争。年7月29日,沈东平率部在河南睢县与日军作战中壮烈牺牲,时年仅33岁。他是入选首批名著名抗日英烈与英雄群体名录的烈士之一。
………
(根据《漯河文史资料》、《郾城县志》、《舞阳县志》等文献整理,若有疏漏,敬请原谅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