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污水处理厂ldquo藏rdquo

地面下方的污水处理设施在不分昼夜地运转,而地面上方的公园内却是一片祥和寂静,鸟语花香——这样的场景,已成为广州污水处理的新名片。

点击视频观看详情

作为拥有上千万人口的超大城市,广州面临的水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而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是解决水环境问题的基本举措。

为解决城市中心用地紧张与公共设施建设需求增大这一矛盾,广州水投集团广州市政总院创新性的提出“将污水处理厂建在地下”这一新思路,为广州设计建造了9座地埋式污水处理厂,将水污染治理与城市更新改造、生态景观营造相结合,构建了多座集污水处理功能与生态功能于一身的综合体。

1从“地上”到“地下”

与传统地面式污水处理厂相比,地埋式污水处理厂最大的特点,便是把污水处理设施全部转移到平均17米深到地下空间,在地下加盖全封闭完成全部污水处理过程。

利用地下空间进行污水处理,可以释放原传统污水处理厂地面占地空间,最大限度的节约用地,释放新的土地效益。例如京溪地下污水厂单位水量占地指标为0.18m2/m3,单位占地仅为传统地上式的1/5,这对于用地紧张的城市中心地区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京溪地下污水厂是全国第一座地埋式污水处理厂

污水处理过程向地下的转移,还可以有效杜绝污水暴露,消除臭气外溢情况。同时,通过优化主要设备选型、强化隔音屏障性能、厂内广植绿化等手段,减少噪声污染。通过全地埋、全封闭运行,地埋式污水处理厂能最大限度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隐匿于城市繁华之中,成为城市的“隐形守护者”。

健康城地下净水厂膜池

2从“邻避”到“邻利”

清澈见底的水池,随风摇曳的绿植,简约现代的建筑,安静闲适的环境......这一切似乎难以和“污水处理厂”相联系。

事实上,坐落于珠江两岸的九座地埋式污水处理厂,在广州市政总院的设计下早已实现了污水处理与绿色生态景观相结合。

石井地下净水厂地面部分一览

如石井净水厂,扩建厂区超90%地面空间构建开放式湿地公园,整体绿化率大于50%。景观湖、亭台楼阁、花丛水榭,玻璃桥、小瀑布、漫步道、缓跑道、几栋岭南风格建筑,可谓一步一景,处处匠心,营造了丰富的色彩感和空间层次。

石井地下净水厂地面部分一览

这种把污水处理厂“藏”在地下,留出地面建设生态公园的土地利用新模式,彻底改变人们过去对污水处理厂避之不及的固有观念,大大增强了人民对水服务和水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真正将污水处理公共设施从“邻避”变成“邻利”。

3从“废地”到“宝地”

地埋式生态化污水厂的出现以及全面推广,使污水厂用地性质发生了变化,从过去的禁入区创新性地变成了污水处理厂兼容办公、商业、产业等,为产业融合、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了空间基础。

健康城地下净水厂地面部分一览

如在健康城净水厂周边,广州市正在打造国家中医药产业基地、高端医疗服务基地和珠三角生态养生基地,利用上部空间拓展多元化经营,利于城市区域整体开发,其综合价值远远超过污水处理厂本身的治污价值,进一步盘活绿水青山,赢取金山银山。

4

从“尾水”到“河水”

出水水质是衡量一座污水处理厂工作是否达标的首要标准。设计之初,广州市政总院便十分重视地埋式污水处理厂的的出水质量以及水处理后的再循环利用问题,力求“以水补水”。

在龙归、大沙地、健康城、江高、西朗等5座地埋式污水处理厂中,广州市政总院设计采用了世界先进的水处理工艺——MBR(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工艺,使出水效果稳定优于一级A标准排放,甚至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四类水限值。

龙归地下净水厂采用世界先进的MBR处理工艺

此外,在这些地埋式污水处理厂中,还配套建设了较完备的再生水循环利用系统。高标准的出水和经过生态植草沟收集净化的雨水,可用于厂外的河涌补水以及厂内景观用水、绿化灌溉、道路保洁以及冷却设备补充用水,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真正实现水资源再循环利用。

石井地下净水厂使用处理后的再生水作为厂内景观用水

建设地埋式生态化净水厂,已成为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重要选择和新的发展方向。广州市政总院将进一步贯彻民生、生态、集约、循环、智能的理念,不断探索城市环保、景观、更新多重功能有机融合的新型水生态基础设施创新之路,努力为广州这座千年水城注入绿色发展新活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pingzx.com/xpxtc/75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