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培红敦煌大族与五凉王国下

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好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专辑

中国中古的河西走廊

三、敦煌大族与西凉王国

西凉王国(—年)最初是由汉族李暠在敦煌建立的政权,无论从地域或是民族的角度来说,敦煌大族与西凉王国的关系最为紧密,学者们也都无一例外地谈到了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但大多只停留在这一层面,最多是考述一下李暠出自陇西李氏的身份,而忽略对李暠与敦煌大族的另面关系的考察,尤其是李暠在年迁都酒泉,其政治中心长期远离敦煌。本节通过对旧史料的挖掘考析,希望从中探索敦煌大族与西凉王国之间既联合又疏离的微妙关系及其原因。

1、对西凉初政府班子名单的分析

年,李暠被推戴为大都督、大将军、凉公、秦凉二州牧、护羌校尉,建年庚子,定都敦煌,史称“西凉”。建国之初,李暠任命内外官职,《晋书》卷八七《凉武昭王李玄盛传》开列了一份政府班子的名单:

以唐瑶为征东将军,郭谦为军谘祭酒,索仙为左长史,张邈为右长史,尹建兴为左司马,张体顺为右司马,张条为牧府左长史,令狐溢为右长史,张林[]为太府主簿,宋繇、张谡为从事中郎,繇加折冲将军,谡加扬武将军,索承明为牧府右司马,令狐迁为武卫将军、晋兴太守,氾德瑜为宁远将军、西郡太守,张靖为折冲将军、湟河太守,[]索训为威远将军、西平太守,赵开为骍马护军、大夏太守,索慈为广武太守,阴亮为西安太守,令狐赫为武威太守,索术为武兴太守,以招怀东夏。

学者们往往注意到,这份名单中的官员大多出自敦煌大族,这是一个极为显著的特征。陆庆夫云:“这份名单雄辩地告诉我们,西凉政权的大小官职,基本上被敦煌的豪门望族所把持着。从西凉政权建立的前后,我们清楚地看到这一政权与敦煌大族之间的利害关系。可以说,如果没有敦煌大族的支持,西凉政权就不可能如此迅速地建立;西凉政权的建立,又使敦煌大族在政治权力和经济利益上,有了可靠保证,得到进一步满足。李暠正是敦煌大族政治、经济利益的总代表”。[]李暠建国西凉得到敦煌汉族大姓的支持,是毋庸置疑的,但若仅此而论,则显得较为笼统,缺乏对敦煌大族与西凉王国政权性质的具体分析。後藤勝据此列举了敦煌索、张、氾、宋、令狐、阴氏,张掖尹氏,晋昌唐氏,冯翊郭氏等9姓、21人,并称除后三氏各一人外,其他18人均为敦煌名族。[]佐藤智水从其他史籍中,进一步增列了建康太守索晖、酒泉太守张显、武威太守阴训、姑臧令阴华、主簿梁中庸及儒林祭酒、从事中郎刘昞等6人,其中索、张为敦煌大姓,刘昞是敦煌的次等士族[],阴、梁则分别望出武威、安定,流寓到了敦煌,其结论为:“可以说,李暠的西凉政权是由凉州西部(尤其是敦煌周边)的汉人豪族构成的”。[]李军对西凉大姓作过专门研究,亦指出“西凉政权可以说是河西大姓,尤其是敦煌大姓的产儿”。[]佐藤、李二氏主要注意到河西、尤其是敦煌大族的作用,而对西凉王国中的陇右大族有所忽略。齐陈骏除了敦煌大族外,还提到了李、梁、尹、辛等陇右大姓及晋昌唐氏;[]赵向群亦云:“西凉政权中,凡重要职务几乎都由河陇著姓人物担任。其中除李暠、尹建新(应作‘兴’)等陇右名门外,其余权贵人物多是敦煌著姓”,[]他们虽然也强调了敦煌大族的作用,但对陇右大族予以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pingzx.com/xpxtc/7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