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邓大军在叶县
张振业郭瑞花
解放战争进行到关键性的第二年,刘邓大军遵照中央的战略部署担任“中央突破”的重大使命,十万健儿下太行,千里跃进大别山,和陈粟、陈谢大军相互配合,夺取中原,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实施战略反攻。
陈谢大军挺进豫西,于年11月发起伏牛山东麓战役,继临汝、宝丰、鲁山之后,四日解放叶县,又解放了方城、镇平、南召,有力地配合了刘邓大军创建大别山解放区和党中央所在的西北战场。
经过7个多月的艰苦奋战,中原三大主力军在(长)江、淮(河)、黄(河)、汉(水)广大地区完成了面的占领,迫使敌人退缩到铁路沿线的大中城市和军事据点,初步形成地跨鄂、豫、皖、苏、陕五省的中原解放区。
随着战争形势的进展,年2月8日由刘伯承、张际春、李雪峰、刘子久、陈少敏五位中原局领导人向党中央报告,建议把中原局和刘邓大军领导机关撤出大别山,移向豫西,“东依山东,南依大别,西依伏牛,立足策应”,这样便于集中指挥和联络后方。党中央和中央军委采纳了刘伯承等五人的建议,刘邓大军司令部便逐步由大别山经上蔡、西平、漯河向西转移。年4月13日刘邓大军司令部从舞阳县孟庄、前直里村移驻叶县廉村乡谷店村,随司令部一起撤下休整的三纵、六纵指战员也一同移驻叶县,三纵领导机关设于昆阳中学南院,六纵领导机关和野战军政治部设于田庄乡岗马村。
由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中原局和野战军司令部(简称野司)在谷店的四天中,曾召集华东野战军外线兵团领导人陈士榘、唐亮和陈赓、谢富治开会讨论部署,协调“三军”(刘邓、陈粟、陈谢大军)行动,打退国民党整编第三师、九师、十一师对解放区的进攻。
4月17日,野司从谷店迁往田庄乡岗马村,召开野直及三、六纵队团以上干部的整军会议,刘伯承司令员作《关于跃进大别山斗争与全局问题》的整军报告。
4月20日,刘伯承、邓小平在岗马村野司研究发起“宛西战役”,这场战役相继解放了镇平、邓县等9座县城,以及老河口、西峡等市镇数十处。
4月30日,刘伯承、邓小平在岗马村召开旅以上干部参加的政治工作会议,刘伯承致开幕词,宋任穷传达党中央关于目前形势和任务的指示,邓小平作关于政策问题的报告。
5月4日,中原局、刘邓野战军指挥部迁驻叶县县城。
5月9日,为加强中原局领导,中共中央决定,任命邓小平为第一书记,陈毅为第二书记,邓子恢为第三书记。中原军区也在叶县重建,刘邓领导的晋冀鲁豫野战军改为中原野战军,刘伯承任中原军区和中原野战军司令员,陈毅任第一副司令员,李先念任副司令员,邓小平任政委,邓子恢、张际春任副政委。陈谢集团原属晋冀鲁豫野战军,后由中央军委直接指挥,这时归入中原解放军建制。
5月19日,中原局与中原军区司令部离开叶县,迁驻宝丰县。
由叶县开始的中原军区整治工作会议在宝丰结束。叶县县长范离曾列席会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