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韶英烈一个英雄的团队济源民兵

全国白癜风治疗专家简介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283860.html

编者按: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铭记历史、缅怀英烈,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心之所系、情之所牵。在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日子里,V观渑池特约县党史办共同推出系列《仰韶英烈》。重回炮火连天的战争时期,记忆那一个个信仰坚定、视死如归的英雄,为建立新中国而英勇奋战、壮烈牺牲。重温党的历史,更深刻理解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激发党员干部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自觉,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今日推出第七期:一个英雄的团队——济源民兵

一个英雄的团队——济源民兵

在征编党史资料中,在李一民县长和刘冰副书记的回忆录里,我多次看到济源民兵营,对于这个特殊团队对渑池解放的贡献很想仔细探究一下,但是党史资料和档案记载都很少,在我心中划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年,在庆祝新中国成立50周年时,我陪同河南电视台驱车沿着崎岖山路第一次走进马跑泉。又徒步四个多小时,爬上五虎庙高地,来到英雄跳崖处去体会那一份壮烈,还有幸采访到这段历史的见证人——周临春老人。英雄韩治华、崔疙瘩和宋明瑞的形象在我心底烙下深深的印迹,回来后,我把烈士的事迹写进了《渑池党史》,“狼牙山五壮士式的英雄”是我们党史部门给他们的命名。后来又多次到段村石门沟、仁村调查,在《三门峡日报》发表了《“马跑泉事件”的勇士们》,进一步扩大宣传。在革命遗址普查中,马跑泉有五处选为革命遗址,保护和利用提上了议事日程。渑池县政府安排资金修通了上山的道路;县老促会也做了提升工作,对马跑泉烈士陵园铺设了石板路、进行了绿化和整修。此后我们多次服务省、市、县各级各单位,为他们到马跑泉义务讲解,马跑泉渐渐成为渑池县各单位开展党建活动的重要基地。

马跑泉中共太岳五地委渑池县委(左)

马跑泉太岳五专属渑池县民主县政府(中)

马跑泉太岳五军分区渑池县大队(右)

在“两学一做”活动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教活动中,渑池县正式确定马跑泉为现场教学点。越来越多的人崇尚英雄、学习英雄。但英雄是哪里人?归属哪个部队?却有异议。最早回忆资料说他们属四区区干队,可队长杜小泉接受党史部门采访时,却说队里没有这三个人。马跑泉事件中四区区干队守卫在马跑泉中部,守卫五虎庙高地的是济源民兵营三连,因此,我们推断他们是归属济源民兵营。

年,县党史办曾经派人到济源查访民兵营三连的资料,在参战民兵最多的邵原附近三个村子走访7天,但未查到三连民兵的史料。年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我们再次启动民兵营资料的查找工作,终于从济源党史办得到了济源民兵营的资料。

中共济源党史

刘冰回忆录—《求索》

今天在党史资料里,在各种新媒体中,马跑泉的英雄在渑池几乎家喻户晓,我们党史部门要做好党的故事的“主讲人”,讲出质量、讲出水平,更期待开门办史、人人讲史,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因此,今天把济源民兵这个英雄团队的故事讲给豫西人民。

一、配合十万大军挺进豫西

年12月,太行军区部队解放了济源,从时间节点来看,济源是河南率先获得新生的县城。济源解放后,这里的人民踊跃参军,支援兄弟县市的解放战争。年7月,中央决定,由陈赓、谢富治率太岳兵团自晋南、豫北强渡黄河,挺进豫西。接到命令后,中共济源县委立即集合民兵,为渡河战斗进行演练。8月21日,陈谢大军集结在平陆至济源一线的黄河北岸,准备强渡黄河。22日,济源“杜八联”民兵“腰系葫芦肩扛枪”,在关阳渡口为部队开路,他们潜水过河,智取巡逻敌船,排除道道障碍,飞速登岸,炸毁碉堡。民兵和船工又在李河沟、下关阳两个渡口,协助军队强渡黄河。10天时间,济源民兵百船竟发,夜以继日摆渡,使陈谢大军和随军南下干部约10万人顺利渡过黄河,到达豫西。大军渡河后,陈赓将军赠葫芦队锦旗一面,上写:“手拨河水脚登浪,腰系葫芦肩荷枪;纵横驰骋黄河上,惊涛骇浪任飞翔。”在这次渡河的队伍中,就包括在山西阳城成立的渑池县委、县民主政府的干部队。

二、随军远征豫西南

在配合陈谢大军渡河的同时,8月上旬中共济源县委又组建了“济源民兵野战团”(被部队编为一三四团),随军远征豫西南。下辖5个连,共余人,随大军南下,担负保卫后勤的光荣任务。同时,济源还组建一个“民工支前大队”,共余人(副担架),编为5个中队,担负抬伤员、运送弹药物资的支前任务。民兵野战团及民工支前大队8月中旬在逢石进行了整训,26日随大军在牛湾、长泉渡河,赴豫西参战。

在渑池解放战斗中,济源民兵团截获敌人装载棉花的一列火车,团长张烈命令三连留下守护棉花,民兵野战团继续西征,投入解放陕州、灵宝的战斗。后来这车棉花,无偿地分给了渑池百姓。这是中国共产党解放渑池后,发给渑池人民的第一笔福利。在豫西作战中,济源民兵俘虏国民党士兵数十人,缴机枪6挺,六〇炮1门,长短枪支,美式冲锋枪1支,掷弹筒1个,子弹2箱。豫西解放后,民兵野战团又随大军东返,在渑池稍事休整,将全团缩编为3个连,又随军远征豫西南。继陈谢大军及民兵野战团、民工支前大队南渡之后,9月中旬,济源县长秦仁山亲自带民工余人,从邵原南渡黄河赴渑池县,为部队运送粮食、物资,抬回伤病员,往返月余,完成了支前任务。12月,济源又组织了第二批民工远征队人(80副担架)开赴豫西,充实济源民工支前大队。济源民兵野战团和民工大队经过整编充实后,于11月中旬从渑池出发,随大军南征,经宜阳、伊川、鲁山抵南召。民兵野战团在马寺坪驻扎的一个多月中,积极发动群众斗争奸霸,开展群运工作。在打开周家寨后,发动周围数十里群众前来分粮,打开方城石头寨,即开仓济贫。接着,发动群众斗地主、分粮食,宣传土改政策,开展诉苦复仇运动。其间,济源民兵还多次在伏牛山一带剿匪,保卫了后勤部队的安全。12月,民兵团又从方城转战叶县、西平、漯河,配合部队参加了平汉路阻击战,阻击国民党部队援兵南下,后到泌阳的春水镇过年,部队在此召开了庆功大会。济源参战民兵服从指挥,遵守纪律,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受到部队首长的表扬。

三、再次支援渑池参与山后剿匪

根据太岳军区命令,济源又于年10月组织了一个人的民兵营赴豫西开辟新区。民乒营于11月7日从垣曲渡河,在渑池石门沟与太岳五分区部队和渑池县大队汇合。营长丁书贵、副营长薛荣彦、教导员姚景智。第一连连长齐居来、第二连连长朱良法、第三连连长程世成。到渑池后,民兵营立即参与了山后的剿匪和宣传动员群众工作。在清剿国民党残部和土匪武装的战斗中,民兵营配合太岳军区部队、渑池县大队曾先后数次击溃国民党部队。

2月20日,太岳五军分区为了加强山前指挥部的武装力量,将济源民兵营战斗力最强的第三连多名战士调往马跑泉支援,由副营长薛荣彦、连长程世成和指导员卢方正带领,傍晚来到马跑泉,归渑池山前指挥部领导,据守在马跑泉东十八盘山路上和制高点五虎庙高地。

四、英勇顽强守卫马跑泉

济源民兵营三连到达马跑泉的当夜,国民党七十八旅配合地方土顽秘密偷袭马跑泉。凌晨,三连正在出操,发现敌情,立即集合民兵,飞驰上山投入战斗。一排长张书亭带领部分民兵架起机枪猛烈地向敌人扫射,副连长王善夫带领一、三排部分民兵向另一山头转移,进行坚守掩护,连长程世成带领三排部分民兵配合县大队迎击敌人;二排排长薛长庚带领部分民兵边打边撤。此时敌众我寡,形势十分严峻,民兵不得不退到一片开阔地,北边是一道被冰雪封盖的沟槽,民兵携带武器,奋不顾身地滑下沟槽,顺沟向城崖地方向北撤,但在撤退中,又遭到沟槽两边敌人的伏击。民兵们边打边撤,攀崖越岭,往西转移,翻过几个山头,才脱离危险,二排兵力损失严重。三连的大部分民兵绕过几个山坳,在一个山头上会合,他们忍着饥饿和伤痛在崎岖山路上行走,通过号声与后山驻军营部取得了联系,在济源民兵营营部接应下,回到了石门沟驻地。

马跑泉五虎庙高地

在战斗中表现最为勇敢的是三连的共产党员宋明瑞、崔疙瘩、韩治华,他们在五虎庙高地战斗中,因为道路不熟悉,被敌人逼到了悬崖绝壁,班长宋明瑞果断地说:把枪摔坏,不能交给敌人。三个人一起把枪摔在石头上,折成两截,然后他们毅然走向悬崖,纵身跳下。他们的壮举震惊了匪兵,敌人匆忙撤走了。宋明瑞和崔疙瘩壮烈牺牲,韩治华受了重伤挂在树枝上,他忍着巨痛把背包撕成条接在一起,下到了崖底——老牛圈。伤痕斑斑的他被村民邵金贵救回家中,又怕土匪发现,就转移到山上一个窑洞中。第三天庙道会头子王新亮来搜山,不幸发现了韩治华。他们把韩治华绳捆索绑,押解到马跑泉村边一个小场子里,丧心病狂的土匪扒掉了韩治华的衣服,只剩下一条短裤,寒光闪闪的刺刀架在脖子上逼迫他交出所藏的30条枪,声言交出枪来,就不杀他,立刻给衣服穿。刺骨的寒风吹着受伤的韩治华,虽然伤口处钻心的疼痛,但韩治华仍然昂首挺胸,大义凛然:“枪是我藏的,离此不远,可是不能交给你们,让你们去杀革命群众”。敌人恼怒了,对着韩治华的臀部就是一刀,血顺着腿流到了地上,他眼都没眨:“你们不要太猖狂,全国就要解放,你们的日子不多了,共产党毛主席会带领大部队来消灭你们,给我们报仇的。”气极败坏的敌人对着韩治华的腿部、背部连刺了5刀,韩治华成了一个血人,但是他没有倒下:“你们杀吧,杀死我,你们也得不到枪,只会加重你们的罪行,死了我一个,自会有千百万革命者站起来……,渑池最终会解放的……”凶惨的敌人害怕了,他们朝韩治华的胸部刺下了致命的一刀,英雄耗尽了最后一点力气,倒在了血泊里。土匪撤走了,村里的群众凑钱买来上好的棺木,掩埋了烈士的遗体。被俘的战士们后来被押到西安青训队,受尽了非人的折磨,但是我民兵战士宁死不屈,没有一个投降叛党,他们用生命捍卫了自己的信仰。

马跑泉三壮士雕塑

青山处处埋忠骨,在豫西各县解放中牺牲的济源民兵,最终都没有回到济源,他们安葬在豫西各地,解放后大多都迁埋到了烈士陵园。虽然他们的墓碑上没有姓名,但是“忠烈”是给他们最高的评价。今天让我们重温这段历史,记住这个英雄团队,感谢济源人民为渑池、为豫西解放做出的牺牲和贡献!(参考资料:《中共济源党史》(-)、《焦作党史资料》、刘冰回忆录——《求索》)

(撰稿:渑池县党史方志办上官丛蓉)

声明:本作品系渑池县融媒体中心原创,未经许可,禁止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pingzx.com/xpxls/67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