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平美丽乡村入画来

白癫病有治吗 http://pf.39.net/bdfyy/zqbdf/170908/5683025.html

  民居村舍白墙青瓦、花草树木迎风吐绿、庭院村道干净整洁、田间地头一派繁忙……寒冬腊月,漫步西平广袤大地,映入眼帘的处处是环境优美、生态宜居、人勤春早的美好景象。

  如今,一场规模宏大的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程在嫘祖故里正拉开帷幕,并呈现遍地开花、竞相生辉的喜人局面。

宽阔平坦的乡村道路

  西平县总人口87万人,其中有60多万是农民,生活在农村。没有农村小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近年来,老百姓的口袋越来越鼓,但在相当多的地方,农村面貌放眼望去依然是“脏、乱、差”的景象,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富裕起来的农民,如果依然生活在垃圾包围、污水横流的村庄,也不是真正的小康。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是新型城镇化的诗意内涵,城乡统筹也不是把农民都变成市民,而是要让农村的公共服务和环境像城市一样完善。因此,农村不仅要把经济搞上去,更要让环境美起来。

文化墙传播文化新风

  省政府把西平县定为全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县后,该县根据《全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百日集中整治行动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实际,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为统领,以“四项重点工作”(农村道路综合整治、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和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重点,以“百日会战”为载体,高标准规划,统筹安排,加大投入,合力推进,全面掀起集中整治高潮。

  该县成立了由县委书记聂晓光任指挥长、县长申保卫任副指挥长的“百日会战”指挥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统一指挥“百日会战”,定期研究推进举措。同时,该县把集中整治任务分解到各乡镇,实施“一把手”工程,列入目标考核。各乡镇、行政村成立了领导小组,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责任体系。

宜居新家园

  一场声势浩大的美丽乡村建设热潮,正在西平县如火如荼展开:年12月14日,该县召开全县动员会,对集中整治行动进行了全面安排;12月18日,召开推进会,对集中整治行动进行了再部署;12月19日,聂晓光带领县四个班子成员、各乡镇党委书记、县直各部门负责人赴信阳市浉河区、商城县考察取经;从今年1月4日起,对全县各乡镇进行4次集中观摩点评……

  面临资金筹集难等问题,西平县摒弃“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的旧思维,创新“有多少事找多少钱”的新理念,财政支持,社会发力,助推“四项重点工作”顺利开展。县财政列支万元专项资金引导、撬动,乡镇财政加大投入,精心打造达标村和示范村,强化长期保洁。整合美丽乡村建设、扶贫开发、村级公路养护和农村危房改造、改厕、农村饮水工程及林业生产等涉农项目资金,集中用于蓬勃开展的“四项重点工作”。

西平的“江南水乡”   

  该县还建立政府扶持、项目支持、群众筹集、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在财政资金撬动、引导的同时,发挥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作用,鼓励群众捐资捐物、投工投劳;鼓励企业和在外创业成功人士投资改善家乡人居环境。

  全党动员、全民参与,西平县形成了政府全力支持、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形势。

  重渠乡丁寨村群众义务出工多人次清理街道垃圾、修建花坛、排水沟;宋集乡赫朱村、后胡村群众义务出工多人次清扫街道、粉刷墙壁;吕店乡兰衣赵村冯德彬等3位老人主动要求不计报酬,担任村里的保洁员,义务为村里打扫卫生,清扫垃圾;吕店乡长寺村在外经商的村民赵严恩计划出资万元挖村里的两个坑塘,为群众修建公共游园,目前已出资50万元;宋集乡丁庄村村民丁炳喜计划出资50万元为村里修建道路和排水沟……

群众在美丽家园前载歌载舞

  西平县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坚持把“四项重点工作”统筹谋划,点面结合,集中行动,齐头并进,确保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如今,漫步西平乡村,一排排青瓦白墙的农家院落如水墨画般隐身在一个个村庄中;一条条干净整洁的水泥路如五线谱般奏响了农家儿女走向富裕的音符;一泓泓清澈河水如甘泉浸润着农民的心田……春节渐近,新村新景,芦庙乡芦庙村群众禁不住扭起了秧歌,表达内心的喜悦之情。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pingzx.com/xpxls/605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