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帝国22武则天称帝三

北京治白癜风的中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泱泱华夏,赫赫文明,升腾丰足,灿烂高远。

安寂静谧,苏醒朦胧,轻柔清澈,光华激荡。

庚子岁首,新冠暴虐,白衣逆行,志士筑国。

闭关祈愿,编纂史鉴,永矢弗谖,民族复兴。

01

李治懦弱吗?

“废王立武”的本质是皇帝李治向权臣长孙无忌集团夺权的政治事件,从这件事来看李治本身懦弱吗,显然不是。其实高宗李治做皇帝的水平可不简单,他做太子时,就敢和武则天发生了不正当关系,当时武则天是庶母,是母子关系,如果二人暧昧之事被唐太宗知道了,后果不堪设想,至少要被废掉太子之位,李治居然敢做这件事,说明他其实胆子不小。深受玄武门之变阴影的李世民最担心的兄弟相残,而李治居然也完美地做到了,他最大的方法是甩锅,一旦遇到干掉宗室的大事,都说自己心疼或头疼,还是交给舅舅(长孙无忌)或者皇后(武则天)来处理吧。其实该怎么处理李治早就已经吩咐下去了,只是自己不好下手。一旦自己动手了,那可就坐实了残杀兄弟的罪名,比如吴王李恪、蜀王李愔是被长孙无忌给搞死的,曹王李明是被武则天给逼死的,好像没他什么事情。在废王立武事件,李治对舅舅长孙无忌和自己的王皇后可是一点也不会手软,舅舅长孙无忌是帮他上位的功臣,王皇后跟他是结发夫妻,尽管两人没有孩子,可是彼此也算是相敬如宾,但杀他们两人时,李治可是眼睛都不眨一下,眉头不皱一下。胆子大、又会忍,会甩锅,心又狠!!这样的皇帝是懦弱的,太搞笑了吧,唐朝历经年,是华夏帝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之一,期间出现了很多优秀的帝王,在这些帝王当中,唐高宗李治一直是一个很特殊的存在,他在执政时期开创了一段治世,称为永徽之治,尽管不如贞观之治出名,却也足够辉煌,他将太宗时期的三日一朝改为一日一朝,以便可以随时处理紧急政务,同时大力改革科举制度,通过科举走上仕途的官员迅速增多,执行轻徭薄赋的经济政策,与民休息,高宗时期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经济继续稳步发展,人口迅速增多,在武功上,高宗北擒车鼻可汗平定漠北,东灭百济与高句丽,西平西突厥,唐朝的版图是唐太宗奠定的,但在高宗时期达到巅峰,唐高宗年间华夏帝国国土面积最大达到万平方公里,比今天的中国多了平方公里。创立这样文治武功功绩的皇帝,他是懦弱的?!这绝对是后世的误读,关键在于他在废后之战胜利后,让武则天的垂帘听政和二圣临朝,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皇帝很活着还长期委政给皇后,此事绝难以被以男性为主的文臣武将们接受,历史学家要把武则天描绘成一个十足的野心家,要写成整个唐高宗时代基本被武则天的阴谋所笼罩,那么为了说明武则天的强势,就必须把李治描写成一个很懦弱的皇帝。

02

二圣临朝

从北朝以来,受鲜卑等北方少数民族的影响,家庭主妇的地位空前高涨,常常是内外兼顾,皇帝允许皇后垂帘听政其实是有例可循的,隋文帝杨坚每次上朝,独孤皇后必定同辇相随,令宦官侍立于文帝身旁,大事小情,随时传报,文帝退朝,皇后再车驾同返,当时就有二圣之称,所以高宗能够答应武则天二圣临朝,也是受这样的时代背景和社会风气影响。关键在于高宗李治的身体状况不佳,晚年“苦风眩头重,目不能视”,患有类似今天的高血压、青光眼之类的疾病,就不能不倚靠他人处理国政,而这个最佳的人选无疑是自己的皇后武则天,其他人还真不适合。麟德元年(年)大唐又发生一次废后风波,宦官王伏胜告密,称武则天大行厌胜之事,于是宰相上官仪借机向唐高宗提出了废后一事,但掀起这场风波的上官仪和王伏胜二人都是唐高宗庶长子李忠的幕僚,而这个李忠恰恰是废王皇后的养子,曾经的太子。纵观历朝历代的宫廷事件,一旦皇后被废,那么她所出的太子的地位也就随之不保,如果年武则天被废,那么她亲生的太子李弘以及其余三子(李贤、李显和李旦)将会面临何种境况,是不言而喻。作为宰相的上官仪在如此紧要关头,居然不力劝高宗以保太子,反而如此积极主动地提议废后,所以许敬宗向唐高宗举报说上官仪、王伏胜暗中勾结废太子李忠图谋不轨,上官仪被杀就变得情理中了。根据《资治通鉴》的记载,自麟德元年(年),高宗处置了宰相上官仪以后,每逢上朝,武则天都垂帘于后。无论政事大小,高宗都会与她商议,开始了“二圣临朝”。

03

并无实权

很多人认为武则天二圣临朝20年时间,等李治年驾崩时早就手握大权独断专行了,但为何武则天却唐高宗活着的时候没有任命过任何一位宰相,同时武则天要为何等到唐高宗驾崩后才敢将于自己有恩的李义府袁公瑜等人追封?说明高宗虽然委托政事于武则天,但不是完全放任,在他身体允许的情况下,一直亲自处理国政。武则天二圣临朝20年时间,拜相者是这些人:刘仁轨、戴至德、张文瓘、郝处俊、来恒、李义琰等,这些宰相很多和武则天有不小的梁子。刘仁轨,这位60岁崛起的白江口之战军神,是高宗一朝的重要人物,他既是唐高宗的肱骨大臣,又是军事方面的代表人物,他却是武则天的爱将李义府的死对头;郝处俊与李义琰,《旧唐书》记载,这二人在唐高宗因风疾想要逊位于武后时,他们两站出来阻止了高宗这个念头;那个来恒更是牛掰,他老爸是隋末大将来护儿,他的弟弟就是著名前宰相来济,来济在年的废王立武事件,是坚决反对唐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因此来济被流放庭州。这20年时间,不仅宰相和她关系不好,军方关系和她也不佳,刘仁轨、裴行俭都是反武派人士,王方翼是废王皇后的族兄,三箭定天山的薛仁贵是唐高宗一手提拔上来的,民间还演绎他的孙子薛刚反唐,反的就是武则天,还有程务挺、李孝逸等人,这些军方都和武则天不是一条心的。这20年,武则天好不容易搞出来的政令是要通过唐高宗的同意才能施行,她在二圣临朝期间是一心讨好着唐高宗,小心揣摩着唐高宗的心思,因为了解唐高宗忌惮外戚坐大,武则天特意写了一部《外戚诫》,并“以身作则”,唐高宗活着的时候,武家人在朝堂上不见踪影,直到唐高宗驾崩,武则天这敢将武家的人一个个安插到朝廷的要职上。翻遍史书,当年废王立武事件支持武则天成为皇后的官员,除了许敬宗,他是李治还是晋王时就跟随的身边大臣,其他几个都没落着了好下场,比如李义府、袁公瑜、崔义玄等人被唐高宗流放的流放,贬的贬的。上元元年(年)起,皇帝称“天皇”,皇后称“天后”,而此时距高宗驾崩还有约十年,可见,这种帝后同尊的政治格局是在高宗思维清晰之时确立的,武则天参与朝政应该是出于高宗的意愿。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就在武则天称“天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唐高宗便下诏追复了长孙无忌的官爵,将之陪葬昭陵,又命其曾孙长孙翼袭爵赵国公。武则天在“二圣临朝”时期,唐朝的疆域不断扩大,但等唐高宗一驾崩武则天执行,大唐疆域版图缩水了近五分之一,这些都是武则天因为把唐高宗留下来的高级军事将领,程务挺、王方翼、黑齿常之、李孝逸、张虔勖、泉献诚等人杀光和流放造成的。武周时期的大唐边境堪称是安史之乱前最烂的,说明“二圣临朝”时期武则天根本没有接触到真正核心的军国大事,以武则天的智商,如果经过20年的的耳濡目染下,她的军事战略水平不会如此不堪入目,当年她的治国政治水平可是在李世民手下做了14年的秘书在耳濡目染锻炼出来的。所以高宗李治并非懦弱,他在二圣临朝时期也没丢掉权力,只是身体状况不好,患有高血压、青光眼之类的疾病,需要老婆帮忙处理国政,但即使到了弘道元年(年)三月,即临死前的几个月,仍然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pingzx.com/xpxlp/694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