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释连云港海州西汉墓名谒中的西

于定国为于氏著名先贤,对其和其家族及后裔的确切记载和研究文字很少,本文是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凡国栋先生发表于年第9期《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上的文章,转载以共同学习。

年连云港海州区双龙村西汉墓M1出土名谒M1:30,整理者释作“孤子曰平侯永”。本文考证“曰”字当释作“西”。西平侯永,即见于《汉书》的西平侯于永,为西汉宣、元时期丞相于定国之子。名谒中于永自称“孤子”,显然是在其父去世不久。据史书记载,于定国死于永光四年(前40年),子于永继承爵位,当时尚不满30岁。又据考于永嗣侯位20年即薨,《外戚恩泽侯表》记为“二十四年”误,“四”当属衍文。如此,M1:30名谒可能出现的时间为公元前40至前20年。又同墓所出另一枚M1:29名谒记载“弘农太守匡”,据考即见于《汉书》的张匡。此人在河平四年(前25年)任太中大夫时上书“陈日蚀咎”,升擢弘农太守在此后。因此M1:29名谒可能出现的时间为公元前25年之后。综合两枚名谒提供的信息,M1的下葬年代可以确定在公元前25至前20年之间。

(关键词和英文摘要省略)

年7月,江苏省连云港市博物馆在连云港海州区双龙村花园路发掘了两座汉墓。据《文物》年第3期发表的《简报》报导[1],M1为土坑竖穴墓,墓室有南、北两个椁室。南椁室东西长2.7、南北宽1.26米,椁内置4号棺。北椁室东西长3.46米、南北宽2.34米,内置棺3具,自南往北依次编号为1、2、3号棺。Ml共出土木牍13件,其中3号棺1件,正反面均有字;4号棺1件,无字;2号棺11件,有字者8件,1件为衣物疏,7件为名谒。《简报》提供了部分木牍的照片及释文,窦磊先生对其中的衣物疏有很好的考订[2],高一致先生对7件名谒也有细致的探讨[3]。本文拟在此基础上对编号为M1:30(图一)的名谒作进一步探讨。

《简报》释文作“孤子曰平侯永顿首顿首”高一致先生文中没有提出不同意见。其中释为“曰”字写作(见图一)。细审图版,可见近似方框的笔画内实际上有两竖笔,与秦汉简牍中的“西”写法相近,秦简牍中的“西”字可参考《秦简牍文字编》(图二)[4],汉代“西”字写法可参《马王堆简帛文字编》(图三)[5]。比较可知,该字当改释为“西”。“西平侯永”即见于《汉书?隽疏于薛平彭传》以及《百官公卿表》、《外戚恩泽侯表》的西平侯于永,其父于定国为汉宣帝、元帝两朝老臣,甘露三年(前51年),代黄霸为丞相,图一连云港海州区西汉墓Ml:30名谒得封西平侯。历史典故“于公高大门闾”,说的就是于定国之父的故事。又《外戚恩泽侯表》“永光四年,顷侯永嗣,二十四年薨。”爵、名均可对应,可见释“西”显然是没有问题的。

在这枚名谒中,西平侯永自称“孤子”。《礼记?深衣》“如孤子,衣纯以素。”郑玄注:“三十以下无父称孤。”《管子?轻重》“民生而无父母,谓之孤子。”可见孤子乃年少丧父者,或幼无父母者。这一点在《汉书》中也有反映。据《汉书?隽疏于薛平彭传》载:

(永)少时,耆酒多过失,年且三十,乃折节修行,以父任为侍中中郎将、长水校尉。定国死,居丧如礼,孝行闻,由是以列侯为散骑光禄勋,至御史大夫。尚馆陶公主施。施者,宣帝长女,成帝姑也,贤有行,永以选尚焉。上方欲相之,会永薨。

同传记载,永父于定国于永光元年(前43年)“上书自劾,归侯印,乞骸骨??…上乃赐安车驷马、黄金六十斤,罢就弟。数岁,七十余薨,谥曰安侯。”据《外戚恩泽侯表》,于定国“甘露三年五月甲子封,十一年薨”,又据《百官公卿表》载建昭二年(前37年),“左曹西平侯于永为光禄勋,十六年迁。可知于定国死于永光四年(前40年),当时于永尚不满三十岁。这或许就是西平侯于永在名谒中自称“孤子”的原因。

西平侯于永的名谒在海州M1中出现,可见二人生前有所交游。这一信息有助于确定M1的年代。《简报》判定M1年代在西汉中后期,大致不误。不过西平侯永的名谒可以进一步将M1的年代框定在更小的范围内。

西平侯永在名谒中自称“孤子”,可见其拜谒M1的墓主当在其父亲亡故(前40年)之后。据《外戚恩泽侯表》载:“永光四年,顷侯永嗣,二十四年,薨。鸿嘉元年,侯恬嗣,四十三年,更始元年绝。”鸿嘉元年为公元前20年,自永光四年算起,于永嗣位为西平侯,期间有20年,不是24年。再者,第三代西平侯恬在位43年,从鸿嘉元年至更始元年,期间年数不存在问题。因此,笔者认为《外戚恩泽侯表》中的“二十四年薨”存在问题。“二十四年”当改作“二十年”,“四”可能为衍文。因此,第二代西平侯于永嗣位为西平侯的年数实际为20年。如此,则西平侯永的名谒只有可能出现在公元前40至前20年之间。

又同墓所出编号为M1:29的名谒记载“弘农太守匡谨使史奉谒再拜谒”。其中“弘农太守匡”,据考即《汉书》所载的张匡[6]。《西南夷传》记载,成帝河平年间(前28-前25年)“夜郎王兴与鉤町王禹、漏卧侯俞更举兵相攻……乃遣太中大夫蜀郡张匡持节和解。《王商传》又载河平四年(前25年)日食,张匡上书“愿对近臣陈日蚀咎”。据此张匡在前25年任太中大夫,升擢为弘农太守显然在此年以后。

综合Ml:30、M1:29这两枚名谒提供的信息,笔者认为M1下葬的年代显然在公元前25至前20年之间。早于前25年,张匡还没有作弘农太守;晚于前20年,西平侯于永已死。因此Ml的年代上限是前25年,年代下限是前20年。

另外,关于西平侯国的地望,《汉书?地理志》有两个西平,一属汝南郡,地在今河南西平县;一属临淮郡,地望不详。清王先谦、钱大昕据《外戚恩泽侯表》记载,认为临淮郡下的西平当为侯国[7]。所言不差。考临淮郡辖县,地跨淮水两岸,与东海郡接壤。西平侯于定国据《汉书》记载为东海郡郯人。连云港所在西汉时属朐县,与西平侯的居地距离较近。至于其封地西平侯国的确切位置,或在淮水以北,与其居地不远。由于线索终究有限,暂可详考。

本文初稿曾在武汉大学简帛网(年11月20日)刊载以征求学界意见。此后看到赵川在《江汉考古》年第2期发表《连云港海州双龙汉墓Ml的几个问题》,文中将Ml:30名谒中相关之字改释作“曲”,认为名谒记载的“永”为Ml墓主人“东公”之子。这一意见与字形差距较大,对“孤子”的理解也存在偏差,笔者难以认同。但是该文对M1:30名谒中“弘农太守匡”的考证颇为精彩,可以信从。推断Ml的年代在前25-前20年之间,也离不开这一有力证据。文中相关部分已采用这一意见加以改写,特此说明。

附记:本文写作得到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4ZDB)以及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汉初律令体系研究”(12CZS)资助。

(转自年第9期《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作者凡国栋先生)

注释:

[1]  连云港市博物馆:《江苏连云港海州西汉墓发掘筒报》,《文物》年第3期。

[2]  窦磊:《汉晋衣物疏补释五则》,《江汉考古》年第2期。

[3]  高一致:《连云港海州西汉墓名谒管窥》,筒帛网年11月14日。

[4]  方勇:《秦筒牍文字编》,福建人民出版社,年,第页。

[5]  陈松长主编《马王堆筒帛文字编》,文物出版社,年,第页。

[6]  赵川:《连云港海州双龙汉墓M1的几个问题》,《江汉考古》年第2期。

[7]  周振鹤:《汉书地理志汇释》,安徽教育出版社,年。

(所有转载的学术论文和其他文章不代表本平台完全同意其观点,仅供宗亲研究参考)

欢迎各位宗亲联系发布信息

更多资讯请识别以下







































丙酸倍氯米松乳膏白癜风患者能用吗
白癜风治愈会复发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pingzx.com/xpxlp/4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