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为百兵之首。有史以来,中国人对于剑的崇拜一直未曾衰退。春秋战国时期的"士"阶层,不仅长于谋划,且能佩剑以争斗,可谓是"文武全才"。到了后来,统治者对于兵器的控制日益紧密,但对于具备秀才功名以上的人还是有所宽限,佩剑就成为读书人的特权。冷兵器时代,拥有一把名剑,不仅是武者,也是读书人孜孜以求的梦想。
在许多人看来,天下名剑大多出自吴越一带,铸剑大师欧冶子铸造的五把名剑留下"三长(湛卢、巨阙、纯钧)两短(鱼肠、胜邪)"的传说。却不知,在春秋战国时期,另一个国家的铸剑术比起吴越也不遑多让,这就是地处中原的韩国。
自从韩赵魏三家分晋以来,魏国曾因李悝(kuī)变法国富民强,并在大将庞涓的带领下取得一系列战争的胜利,成为战国初期的第一强国。而赵国呢,在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后,军事实力也增强了不少,也出了李牧、廉颇等绝世名将。相比之下,韩国似乎最没有存在感,唯一能够拿到出手的是韩国的兵器铸造技术。
《史记》载:"天下之剑韩为众"。中国九大名剑,几乎都与韩国相关,其中排行第一的是棠溪剑。年10月,我国权威部门组织高级专家鉴定会对中国出土的名剑进行逐一鉴定,棠溪千年龙剑被评定为"中华第一剑",并被中国历史博物馆永久收藏。
棠溪是什么地方呢?《吴越春秋》记载:"棠溪在西平,水淬刀剑,特锋利,为干将莫邪所从出,亦名川也。"据范文澜《中国通史》记载:"河南西平有冶炉城,有棠溪村,都是韩国著名铸剑处。
棠溪位于驻马店西平西南山区,地理位置优越,铁矿资源丰富,与之毗邻的是今日平顶山之舞钢区。棠溪水含有特殊的微量元素,用于热处理效果极佳,即史书上说的"淬刀剑特锋利"。
春秋战国时期,有大批工匠前来逐渐,如欧冶子、干将、莫邪等铸剑大师也曾前后来过西平,铸造的宝剑令当时的王公贵族赞叹不已。不论是属于楚,还是属于韩,西平一直是当时铸剑业的中心。即便是后来大一统时期的秦汉时期,政府依然在西平设置铁官,专门用来管理兵器铸造事务。
历经数千年,在这个热武器盛行的时代,棠溪剑的铸造工艺却再次被后来者重新挖掘出来,剑文化也在众人的追捧下熠熠生辉。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