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人们常说“要想富,先修路”,互联网时代,网络就是致富的信息高速路。
在脱贫攻坚大决战中,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省分公司(以下简称河南铁塔)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主动融入河南脱贫攻坚大局,持续加大投资力度,夯实电信普遍服务,全力加快农村地区尤其是贫困地区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一座座耸立在深山和田野中的通信铁塔,变身为服务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息桥。
在革命老区大别山,信阳铁塔六年累计建设完成多个扶贫基站,实现全市多个村庄的网络信号全覆盖。在豫西山区卢氏县,三门峡铁塔在深山老林采用爆破、风炮打钻、人工开挖等方式,为当地新建多个基站;在太行山下、伏牛山间、天中大地,铁塔人跋山涉水,为无数偏远村镇山乡送去了信息网络设施。
河南铁塔六年投资58亿多元,让网络覆盖到中原大地的每一个乡村六年来,河南铁塔累计投资58.88亿元,完成7.09万个基站配套设施建设,让一亿河南人享受到了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信息通信基础设施服务,这份担当和荣耀将永远铭刻在中原大地上。
一座座基站,送去的不仅是暖心的网络,还由此缩小了城乡数字鸿沟,激发了贫困地区内生发展动力,电商直播、远程教育、健康医疗……无数村民因“互联网+”而改变命运走向更美好的生活。
助力老区脱贫信息网络点亮致富梦“双十一”,信阳光山县十里镇吴明村村支书姚显明看着本村电商平台销售了多万元的羽绒服产品,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以前村里信号不好,也不通4G,打电话和上网都断断续续,更别提开网店了。现在好了,网络扶贫基站建成后,4G和宽带都通了,网店的订单刷刷地接,羽绒服电商成了村里的支柱产业。”提起村里的变化,姚显明掩饰不住地高兴。
这一切原本是遥不可及的梦想,随着电信普遍服务项目的深入推进,通信基站建设覆盖偏远乡村,梦想照进了现实。
位于大别山革命老区的信阳,是国家精准扶贫综合改革试点市,也是河南“三山一滩”扶贫攻坚重点地区。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要打赢这场硬仗,不仅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用信息化发展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
信阳铁塔作为当地基础通信设施建设主力军,从成立到发展的这几年恰逢脱贫攻坚进入决胜期。信阳铁塔积极响应号召,主动融入地方脱贫攻坚战中,加大加快农村基础通信设施的建设力度,扎实推进网络信息扶贫工作。六年来,累计投资约3.3亿元建设资金,建设完成多个扶贫基站,实现全市八县两区7个贫困县多个村子的网络信号全覆盖。
在光山县,铁塔公司的周冰、黄家顺、姚金龙、徐森组建“新长征”党员突击队,承接了该县座扶贫新建基站建设、52座共享基站改造任务。时间紧、任务重,面对压力,“新长征”党员突击队义无反顾接过重担,放弃双休日、节假日,从协调站址、运输物资到吊塔安装、开通网络信号,他们争分夺秒、克难攻坚,在连续两个月超长降雨的不利影响下,抢阴天,战雨天,如期完成建设任务。
北向店乡何寨村村民孙雅莉是光山县网络扶贫的受益者,她自小残疾,家里为她治病花光了所有积蓄,靠着坚强的毅力和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孙雅莉成为村里为数不多的女大学生。村里建好基站、开通网络后,她参加当地举办的电商培训班,利用扶贫贷款开了一家网店,不到一年时间就脱了贫,被评为全县的“电商脱贫之星”。
信阳还是闻名全国的茶乡,信阳铁塔加快4G、5G网络进茶山茶园,让信阳毛尖通过电商、直播渠道成为“网红”产品。每年的茶文化节期间,成千上万包信阳茶通过网络销售到全国各地,不仅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也让茶农实现增收致富。
铁塔爱心帮扶扛实脱贫攻坚的国企担当波澜壮阔的脱贫大决战中,河南铁塔不仅通过网络扶贫,还直接派出帮扶队伍,到脱贫攻坚一线奉献力量。河南铁塔驻马店分公司先后向驿城区水屯镇余冢村、西平县师灵镇王寨村派出了三任驻村第一书记,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铁塔力量。
“青春如花朵般绚烂,是生命旅途中最关键的黄金期,而我的青春何其有幸,赶上了脱贫攻坚这个伟大的时代,我要书写自己精彩的青春之歌!”年11月20日,驻马店铁塔年仅25岁的员工韩一正主动申请到西平县师灵镇王寨村任驻村第一书记,投身脱贫攻坚这项伟大的事业。
年6月29日,是韩一正和爱人结婚登记的日子,正在民政局大厅等待出证的时候,韩一正接到了西平县扶贫办的紧急电话,他必须立即赶回村里处理。正在他琢磨着该如何开口时,爱人的决定让他感动至今:“我和你一起回去,路上我给你开车当司机,你还能稍微休息会儿。”亲人的理解、单位的支持,让这个年轻的第一书记甩开膀子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走村串户、访贫问苦。
河南铁塔在西平县王寨村小学设立爱心之家,帮扶乡村教育帮扶期间,驻村工作队先后协调扶贫资金为余冢、王寨村新建村室平方米、村卫生室平方米,硬化村内道路12.8公里,并投资建设党员活动室、会议室。争取项目建设资金80余万元修建水厂,让王寨村户村民全部吃上了安全水。新建了平方米的标准化卫生室,群众不出家门就能看病。新建了平方米综合性文化广场,村里大妈们的广场舞有了专门的场地。去年春节,驻村工作队员又发动王寨村爱心人士捐款15万余元,在王寨村东门、北门、南门分别建设一个小型文化广场。去年,铁塔爱心之家暨河南铁塔青年支教扶贫点还落户王寨小学,铁塔青年员工和义务支教志愿者定期深入学校进行志愿服务活动,大大激发了乡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如今的王寨村绿树成荫,花香四季,老百姓吃上了自来水,走上了宽阔的水泥路,村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倍增,不仅实现了整村脱贫摘帽,还被上级党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扶贫必须有产业,才能保证长期可持续脱贫,驻马店铁塔在帮扶过程中,注重发挥技术、平台、资源优势,让贫困村开辟增收新渠道。年,协调行业资金万余元,建成占地15亩的王寨村kW光伏发电项目并实现并网发电,当年发电分红5万余元。积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通过电商线上推广会,引进特色金银花种植,种植户通过手机网络了解项目优势、学习种植技术,户人均收入从0元增至00元。
踏遍千山万水把荣耀镌刻在中原大地“要致富,先修路”。打赢脱贫攻坚战,不仅要修好大马路,更要修好信息高速路。
信息高速路,对豫西山区卢氏县有着格外的意义。三门峡市卢氏县山高林密,通信覆盖率低,曾经是河南省贫困发生率最高的深度贫困县。
从年成立至今,三门峡铁塔持续向卢氏县投资通信基础设施,5年多时间在卢氏累计投资1.5亿余元,新建基站余个,全县基站规模从存量接收时的个逐步增加到目前的多个,仅在年网络扶贫攻坚年,一年就新建了多个基站,建站规模居全省首位。
数字是枯燥的,但铁塔人为此克服的困难无法计量。一个通信基站的施工用材,从土建基础到铁塔,再到最后的配套设备,算下来总重达吨左右,当地山高路陡,施工材料搬运异常困难,多数时候只能采取人拉肩扛、骡马驮运、索道提拉等最原始的方式,不仅效率低,而且非常危险,付出的艰辛可想而知。坚硬的山石更是让塔基开挖异常困难,施工人员只好采用爆破、风炮打钻、钩机上山开挖等方式一点点完成。
随着大山里通信网络越来越好,连通了外面的精彩世界。地处卢氏冠云山山腰处的花马村,建成了三座通信基站,村民足不出户就在网上卖起了农产品,深山里的香菇、木耳、核桃等土特产销售到全国各地。通过网络宣传,还带动了冠云山景区旅游,许多村民都搞起了农家乐,花马村的经济越来越红火。
在洛阳市的栾川、嵩县、洛宁等山区县,为了保障扶贫站点设计的合理性,区域经理带着设计人员、施工人员一个一个现场勘测。由于扶贫站点大多是在偏远山区,距离县城最远超过公里,他们出发的时候自带干粮,累了、饿了就坐在山头吃点方便面配白开水。五年间,洛阳铁塔完成39个乡镇、69个村庄的扶贫基站建设,让户偏远山区群众搭上了信息化的列车。
淅川县香花镇是南水北调水源地,交通不通,网络覆盖质量差,村民打电话需要跑到山上找信号。年,淅川县政府启动了4G信号全覆盖通信扶贫项目,南阳铁塔承接了50多个站的建设任务。
为了尽早让库区群众享受到信息时代的红利,铁塔公司工作人员、设计、监理、施工人员不停地往返县城与群山之间。面对着无水、无路、无电的施工困境,一线人员肩扛手抬,将塔料、土建材料、施工设备搬运至山顶,靠人工爆破和手工开凿挖掘基坑。历经三个月的奋战,淅川50余个山村扶贫基站全部完工交付。
在决胜脱贫攻坚的历史时刻,河南铁塔人牢记初心,干在实处,用脚步走遍了中原大地的山山水水,一座座通信塔不仅给乡亲们送来了通信网络,更承载着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与梦想。河南铁塔党委书记、总经理薛敬进说,“十三五”期间,河南铁塔高质量完成了网络扶贫和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大大提速了河南农村信息化。“十四五”即将到来,河南铁塔将持续强化通信基础设施的领先优势,在网络深度覆盖、缩小数字鸿沟等方面积极作为,为河南乡村振兴富民强省贡献更多的铁塔力量。
END河南铁塔-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