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晟(年-年)。祖籍陇西狄道(甘肃临洮),字良器。初为边镇裨将,因战功升至右神策军都将,因平朱泚之乱,被封为西平郡王。
祖父李思恭,父为李钦,世代在陇右为中下军官。李钦在李晟出生数年后就过世了。李晟对母亲相当孝顺,个性雄烈,有才干,善常骑马射箭,武艺不凡,十八岁时便投身军旅。史载李晟“身长六尺,勇敢绝伦”。
又李晟奉旨立五庙,当是时,“一门荷宠于圣朝。四代追荣于幽穸”。庙成之日,正议大夫行尚书工部侍郎赐紫金鱼袋张彧撰《忠武先庙碑记》,李彝篆额。
唐代建中年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发动叛乱,围攻襄城。唐德宗调动泾原节度使姚令言前去增援,哪知姚令言却带五千人马前来长安要求犒赏,随即倒戈并推举刚被削权的太尉朱泚为头领。德宗一时情急,带同妃子、王子和公主逃到奉天。
随后,朱泚自称大秦皇帝,进攻奉天。幸好在前郭子仪的手下大将浑瑊的统领下,反贼朱泚久未能攻下,而同时,两支分别由朔方节度使李怀光和神策将军李晟率领的兵马前来支援,朱泚眼见如此,也只有退兵长安再作打算。李晟乘胜追击进军长安,可是,到达城外竟然发现李怀光因被离间而和应朱泚,在被前后夹攻的危急情况下,李晟临危未乱,挂著忠义之师的旗帜,不少长安城外的唐军都前来增援,睁眼间,将士士气高涨,李怀光见势色不对逃到河中。李晟爱民,不愿在长安城内打巷战,所以决定从城北直接攻入皇宫,当了仅仅六个月的大秦重帝朱泚不敌慌忙逃走,在甘肃彭原为亲信所杀。而叛将李怀光在浑瑊等将的追击下自缢而死,自称楚皇帝的李希烈则于贞元二年(年)被手下所杀。
收复长安的李晟军队,军纪严明,深得长安居民爱护。德宗得知长安被收复,乐极而泣道:“天生李晟,以为社稷,非为朕也。”又册封李晟为西平郡王,拜凤翔、陇右、泾原节度使,并把其画像挂放于凌烟阁内太宗旧臣侧。李晟兵权过大,引起德宗猜忌,便将李晟的兵权削夺,转职太尉、中书令。
贞元九年(年),李晟病逝,享年六十七岁,谥号忠武,赠太师,其后代多有居显要者。唐僖宗期间,朝廷又编辑《兴元圣功录》记载其功绩。《新唐书》、《旧唐书》有传。
《李晟碑》,全称《唐故太尉兼中书令西平郡王赠太师李公神道碑铭并序》,唐代名相裴度撰文,柳公权书并篆额。镌立于唐文宗大和三年(年)。碑连额高一丈四尺二寸,宽五尺八寸二分,三十四行,行六十一字。碑现存高陵区第一中学校园内。
《李晟碑》原位于西安城东北高陵县榆楚乡马北村东渭桥北李晟墓西北米处。李晟为唐德宗时期大将,朱泚作乱,李晟率兵平叛,在东渭桥畔与朱泚激战获胜,收复了京城。碑由裴度撰文,柳公权书丹,俗称三绝碑。自唐迄今,渭水北移4公里,为防止碑没入渭水,迁碑至高陵县文化馆。为了加强保护,现移至高陵县第一中学校园内。
此碑明代已多漫漶,近拓石花满布。清孙承泽《庚子消夏记》云:“字虽剥落,然一看挺拔不群之概,尚可扪而得之也。”与《金刚经》相比,加强了斩钉截铁、棱角分明、点画爽利森挺、挺拔不群之概。但是有些地方结字显得拘谨,局促。
《钦定全唐文》李晟,陇右临洮人。
《四库全书甘肃通志》甘肃临洮西平山即为李晟所封
甘肃临洮西平山有李晟之父李钦墓和母亲王氏墓
甘肃临洮钦王湾
李晟父母墓地
西平李晟之父李钦墓修复图
(潘瑞设计)
热忱欢迎李晟后裔前来临洮投资建设
先祖陵园
流芳百世
李晟父母墓地所在地
宝鼎浮云
唐太尉兼中书令西平郡王先庙碑
位于大雁塔慈恩寺西南角
碑已经无存,碑文在众多西平李氏家谱中多有记载
碑文:
唐太尉兼中书令西平郡王先庙碑
正议大夫行尚书工部侍郎赐紫金鱼袋张彧撰
朝议大夫守国子司业淮阳县开国男韩秀弼书
中散大夫行尚书库部侍郎武骑尉李彝篆额
彧尝闻之:四时旋斡,日月以之照临;五行秀发,人伦以之降格。故有父子焉,有昭穆焉。裂土而封,则九州不紊;本支以序,则百代相因。至于存亡永怀,霜露增感,式展尊严之礼,爰修荐享之庙,左昭右穆,品秩之异殊,闭宫大宫,鲁郑之更作,皆古制也。
唐元臣太尉兼中书令西平郡王李公名晟,字良器,秉寅亮之直道,建恢复之成功,乃能光荣其亲,上及累世,箕裘不坠,燕翼相承。邀在圣明之朝,咸当庙食之贵。其积善以储祉,宏教以轨物,实惟我先大保府君之有焉。且禹塞峥嵘,金方之气劲;轩邱汗漫,玉开之武备。惟我府君神授勇骨,代称飞将,挺拔而雄材屹耸,庶几戬谷超胜而雅望俱存,仗武挥剑,共瞻韬略,四方风动,犹仰高山,徒增想像。夫源深者,水洁而流长;液厚者,胤钟而庆远。宁有先其事而晦迹,后其身以显名?遗风传不绝之勋,幽壤被无穷之赐,以为非大贤垂裕,则不产异代之英猷;非元勋立诚,则不扬先君之令范。起予者子,毋乃是乎?
始公之远祖出自颛顼,至皋陶为理官,赐姓理。殷末有理徵,以抗直获罪于纣,其子利贞逃难伊侯之墟,食李而免,后改李氏。周有伯阳为柱下史。秦有信为将军。汉有广为前将军,广十六代孙是为凉武昭王暠,暠生歆,歆生重耳,苦沮渠蒙逊,奔江南仕宋,为汝南守;归魏,为宏农守。生抚,以大名之后,因为武川守而终于位焉。公即武川系孙,今为陇西狄道人也。先大保府君洪延世胄,茂实良家。开元初,蕃夷数来,授任将,佐河西节度使郭知运及陇右节度使王君琼等,委计讨贼,举无败策。亟蒙甄奏,寻至大官。每承燕喜,参画军要,饬战争则图全百胜;布号令则惠治三军。行高于时,为众所恃。诗曰:“人之多辟,无自立辟。”其府君之谓乎?已矣哉!情虽数奇,位不充量。将欲实其腹,虚其心,落印绶于尧年,傲烟霞于舜日。琴樽是伴,山月为邻,嗒焉自处,聊为卒岁。
初,昔府君之佐戎也,尝独立,客有摄衣而进曰:“将军鹰腾豹变,骧首振鳞,他年之贵,位极人臣,必在其子,况兼其身,命历之数,则三百六十甲子矣。”言讫遂退,不知所从。未几而夫人娠焉。及期我太尉公诞而应焉。公渥洼之驹,青田之鹤。奇毛五采,逸足千里,涵育渐长,颙然老成。十三读尚书,美周公、太公之保父王室;十七学兵法,爱孙子、吴子之芟夷叛臣。
天宝之际,戎马生郊,龙蛇起陆。苟顺者窃危疑之柄,首逆者徼反覆之机。四方霆斗,六合云扰。火木之焚玉石,天人之斩鲸鲵。流血汪洋,喷八紱之溪谷;僵死巍垒,压九赋之原田。虏逋之怨既深,先君之仇益重。公壮心蓄愤,固敌是求。然以识达变通,气吞妖孽。聚米而山川在握,挥戈而铁石居心,以干戈为己任,以社稷为死所。南征北伐,近二十年而攻必取,战必克。其于封赏爵邑已至上卿。建中中,巨猾僭忒,连衡跋扈,敓攘我禁苑,窟宅我仙都,国无完人,天未悔祸。大驾已迁于巴汉,元凶复炽于咸秦。公以羸师五千,蹇骑八百,脱河间九地之险,救阙下重围之急,一鼓作气,再鼓作力,铦刀划铲,缭垣崒崩,破豺狼之群,放貔虎之队。自丑至卯,风驱席卷。蹙缩赑屃,信军威之骇人;骑步腾蹇,觉胜势之如竹。王师不犯于秋毫,寇贼岂逃于天网。衣冠翕习,睹西汉之旧仪;文物昭彰,荷维周之新命。士庶欢欣,趋驰拜迎,上乃整金舆,步玉辇,万骑夹熊罴之仗,六龙还翡翠之宫。端拱临朝,下诏罪己。而谓宰臣曰:朕朽索重驭,颓纲再纽;去危处泰,出险履夷。昔在幼冲,梦帝赉予良弼斯晟,协赞雅符异人乃者,渭阳孤军,凶盗日逼。岳立独制,逆流海停。更张我坤维,复正我乾象。虽见危效命,臣子之酬履帱;而铭勋考绩,圣主之荣诸侯。况功济生灵,必垂祀典。事关存殁,永被宠彰。汝所奋庸,克开我厥后,予将锡类,克报汝厥先。遂诏有司,涓吉日,勖尔构,咨尔模,出御府之金帛,役王官之梓匠。版干高矗,柯叶敷森。约之阁阁,斮之橐橐,捄之陾陾(réng),筑之登登。畚(běn)锸动而雄声殷雷,星焰交而猛气烈火。祠堂高峙,斋院宏敞,霭霭焉,崇崇焉,修梁栋而虹舒,涂瓦黝而鸳覆。
粤贞元五年(公元年)二月丁亥先庙成,尚书工部侍郎兼太常博士蒇chǎn荐,修我公祔祭之仪,撰我公器备之用,即以公之大王父皇左翊府中郎将,讳芝,赠陇州刺史,为庙之昭也;妣张氏,赠清河郡夫人配焉。曾王父皇同陇右节度副使、左武卫大将军,讳嵩,赠泽州刺史,为祖之穆也;妣刘氏,赠彭城郡夫人配焉。大父皇洮州刺史、冀门军使,讳思恭,赠幽州大都督,为孙之昭也;妣高氏,赠齐国夫人配焉。烈孝皇左金吾卫大将军,讳钦,赠太子太保,为亲之穆也;妣王氏,赠代国夫人配焉。以公先夫人张氏,赠萧国大夫人,祔祖姑而配焉。公肇自大王父阐之,曾王父演之,大父修之,烈考府君田之,而太尉公周之。一门荷宠于圣朝,四代追荣于幽穸。翌日荤膳既馈,荤羶既腥,礼容在堂,圭组在庭,有翼有严,以妥以侑,洁我彛尊,丰我笾豆,奠牲牢于庑下,陈簠簋(guǐ)于座隅,公精神永慕,想像空对,靡尽饬终之敬,遹增罔极之思,惨凄改容,歔欷流涕,若见祖考,如闻话言,神魂仿佛兮,皆故乡之游;祫(xiá)禘馨香兮,即歆庙之荐。其来也恍惚,乘风雨而可知;其去也寂寥,混杳冥而莫测。君子谓公之献享具美存焉,是以天生五材,阙则不理,武有七德,公其兼之。顷先帝,寄公以命世之材而留居宿卫;今圣主藉公为经邦之武而授乃兵机。始则拔公于翘楚之间,终则任公于台鼎之上,此大圣所以阴隲(zhì)先兆,缉熙后图,知公于康济之分深矣!公亦临难而忿,竭忠而谋,肆拨乱之勇,敷禁暴之令,恤灾救患,保泰定功,适将以答先帝之威灵,掳我皇之厄运。虽汉高启圣,树周勃以安刘;齐后知人,存绍宗而灭景,殆不如也。则知忠者行之干,孝者德之舆。事父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君忠,故孝可移于国。夫为臣也,勋业盖于宇宙;为子也,荣耀及于祖宗。匪忠矣,曷能翊戴于我君?匪孝乎,罔克崇褒于前训?至若从权应变,开物告诫,使天下之材以时而聚,天下之力以时而并。淬一举之利,溃四夷之情,然后斩獝(xù)狂,扫搀抢,胥悦以化,胥匡以生。致仁君于寿域,驱敝俗于和平,此太尉公之余事也!
公之有子凡十五人:长曰侗,次曰伷,次曰偕,苗而不秀,禄未及之;次曰愿,诏命承嫡,拜银青光禄大夫、太子宾客;次曰聪,光禄寺主簿;次曰總,故太子中允,赠兵部侍郎,中秀而不实,天所寿也;次曰愻(xùn),国子主簿、左神武将军;次曰恕,太子洗马;次曰慿,右威武大将军;次曰宪,太原府参军;次曰愬,卫尉少卿;次曰懿,京兆府尹、渭南县尉;次曰聼,大常寺协律郎;次曰惎(jì),秘书省校书郎;次曰慇(yīn),赞善大夫。并琳琅擢颖,华萼腾芳。继文武之多材,迈忠孝之全德,在原而鹡鸰和咏,遵渚而鸿雁连飞。书云:惟孝友于兄弟,其斯之谓也。亭亭先庙,凛凛睿公,不有篆额,孰扬清风?彧幸忝姻戚,得陪戎政,出入备尝于险阻,始终尽瘁于星霜,勤劳之端,夙著其实,眇觌丕烈,载怀激昂,叨承式于外舅,敢吐辞于衷肠,辄操直笔,以刻丰碑,词曰:
大易胚腪,大河骏奔。英灵秀发,孕育无垠。间生府君,应庆实繁。文武孔硕,抑扬橐鞬。雄图可亲,至道攸尊。不见操斧,空悲击辕。
业光前训,德裕后昆。忠孝所传,我公铺敦。皇天社稷,系时明昏。春秋几何,天地屡翻。魁凶巨猾,豕噬枭蹲。窟我宫禁,跨我掖垣。
銮舆在迁,朝市在谖。人皆逃难,公独愁冤。五校既辟,六师既屯。激忿怀主,义气如云。雨洗天兵,风霾虏尘。梗概力拔,纵横气吞。芟夷暴虐,冀戴乾坤。上帝反正,中兴建元。特命我公,宏宣渥恩。创乃祖庙,葺其斋轩。攒栋连连,崇墉言言。檐腾飞翚,瓦闘(dòu)寒鸳。由祖及祢,自叶流根。凤诏追荣,褒亡宠存。岁延昭穆,月荐蘋蘩。馈容所馨,礼容斯温。丰我笾豆,洁我彛尊。禋(yīn)祀克享,显著宁论。燕居维室,翰庇维藩。绿树新阴,苍苔古痕。下视泉扉,平看幽门。敬承篆刻,贻厥子孙。
聿曲庄园一所,原用钱八千五百贯文,买官舍三十九间,杂树一千一百八十一株,地七顷九十六亩,租子约三百六十一石七斗。右件庄仰承嫡子孙收契相传为主,取其租课,充享荐修庙等用,不得辄将贷卖,如违,处分即同十恶,仍任子孙具事于府县,呈复以论罚。上碑以为定式。
贞元五年(公元年)冬十日,建此碑地陕西奉元路咸宁咸平地中。神道碑在高陵县五里头外,有纪念碑地在桥镇功德寺西平之墓,彼处人唤李宰相之墓云。
嘉庆二十四年西平李氏族谱所载《张彧撰忠武庙碑》,
是考证李氏先祖世系源流
“雍--柔--弇--昶--暠--歆--重耳--抚(六世孙芝)
--芝--嵩--思恭--钦--晟—宪”
至关重要的文献。
始公之远祖出自颛顼,至皋陶为理官,赐姓理。
殷末有理徵,以抗直获罪于纣,其子利贞逃难伊侯之墟,
食李而免,后改李氏。
周有伯阳为柱下史。
秦有信为将军。
汉有广为前将军,
广十六代孙是为凉武昭王暠,暠生歆,歆生重耳,
苦沮渠蒙逊,奔江南仕宋,为汝南守;归魏,为宏农守。
生抚,以大名之后,因为武川守而终于位焉。
公即武川系孙,今为陇西狄道人也。
李氏故里甘肃临洮
欢迎您
审核:李瑞麟张育麟
编辑:袁鹏
唐代著名边塞诗人李益墓志
陇西李氏根在狄道
唐代著名画家李思训:陇西狄道(甘肃临洮)人。
大唐江王李元祥墓志:福建李氏源于陇西狄道(甘肃临洮)
李释子墓志:迹茂函关,宗分狄道
初唐卫公李靖之兄李药王墓志,陇西狄道人也
李誉墓志
唐代太子吴王李恪墓志
陇西李氏源流临洮证说
李氏祖墓遗迹
李晟故里
陇西李氏人物先祖群像
欢迎大家宣传李氏文化
传播临洮人文故事
在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