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龙各乡镇名称的来历和意义

赏安龙荷花听安龙故事      

虽然部分乡镇在改革进展中合并、撤销或变更,但还是让我们回想各乡镇名称的来历,记住这段历史。

安龙县:清顺治九年、南明永历六年(年),南明永历皇帝朱由榔移居安隆,改安隆守御千户所为安龙府,安龙因此而得名。因朱由榔曾为“桂王”,安龙又称“桂王城”。

安龙县地处贵州省西南黔、桂两省区结合部,东与册亨县为邻,南隔南盘江与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县相望,西与兴义市毗邻,北与兴仁县、贞丰县接壤。县人民政府驻栖凤街道办(原新安镇大坪社区),距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首府所在地兴义市53千米。

春秋属古牂牁国;战国属夜郎国;秦属象郡;西汉建元六年(前年)后,属夜郎国夜郎县;元鼎六年(前年)置牂牁郡,今县境为其辖地;唐武德四年(年)属西平州;南宋理宗宝祐元年(年),于今县城东北置安隆洞,今县境南隶属广西泗城州;咸淳六年(年),属矢万户府(后改为普山府);明洪武二十三年(年),置安隆守御千户所,辖花障、阿能2甲地共36寨,所署设今县城,隶属贵州都司,正统三年(年)改隶安顺州;清顺治九年、南明永历六年(年),永历朝廷移居安隆,改安隆所为安龙府;清顺治十五年(年),清军攻取安龙府,改为安笼所;清康熙六年(年),设南笼厅、辖安南(五年裁)、安笼(二十六年裁)二所,厅治今安龙,隶属贵阳府;清雍正五年(年),升南笼厅为府,府治今安龙;清嘉庆二年(年)改南笼府为兴义府,府治仍今安龙;民国2年(年),废兴义府设南笼县,隶贵西道,道治南笼;民国11年(年)改南笼县为安龙县;民国24年(年),裁贵西道,县境属贵州省第三行政督察区直至新中国成立。

年12月,隶兴仁专区;年3月,成立安龙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年12月,兴仁专区改为兴义专区;年7月,改隶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年12月,撤销册亨县,其辖区划入安龙县,归安顺地区托管;年8月,恢复册亨县建制,设安龙县,仍归安顺地区托管;年4月;年,恢复兴义专区,安龙县属之;年2月,成立安龙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仍属兴义地区;年9月,撤安龙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设安龙县,隶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年,改公社为乡,全县辖7个区、1个镇、39个乡;年7月,调整为7个区、2个区级镇,辖36个乡及1个乡级镇。

新安镇

年,安龙县和平解放后,县政府驻于此,建新安镇,取“新兴安龙”之意,简称“新安”。

兴隆镇

因清末、民国年间镇境坡叠山上建有著名古刹“兴隆寺”,人们将该山称为“兴隆山”,兴隆镇由此而得名。

洒雨镇

苗族音译,意为山梁前面的寨子。

龙山镇

镇境地处龙头大山之山麓,遂名“龙山”。

戈塘镇

因镇境有一水塘,形似锅状,苗族东部方言“锅塘”意为圆形的洼地,后以谐音为“戈塘”。

万峰湖镇

原名“岜皓”,布依语“岜”是上边的意思,“皓”是白色的意思,该地在南盘江畔,因江边有一壁白岩而得名。民国31年改为永和乡。年因国家重点工程天生桥一级水电站高坝拦蓄南盘江水,形成“万峰湖”,故将“永和镇”更名为“万峰湖镇”。

普坪镇

“普坪”为彝语音译,意为仡佬人住过的坪子地。

笃山乡

相传,曾有马姓人家在山上种植竹木,乡人遂将马姓和竹联系起来,称为“笃山”。

海子乡

乡境有一季节性湖泊,乡人称为海子,海子乡因此而得名。

平乐乡

布依语“平纳”的音译,意为平坦的田坝。

坡脚乡

因乡境地处九头山脚下,遂名“坡脚”。

钱相乡

以政府驻钱相村得名。

(资料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黔西南州卷》)

荷花宝宝“和和”“美美”为你讲述安龙故事,解读安龙文化。

主办单位:安龙县史志办

投稿邮箱:alxszb

.







































白癜风好的医院
北京中科白殿疯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pingzx.com/xpxjd/2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