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浙东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创立,引起了国民党顽固派的不安。国民党勾结日伪,妄图消灭抗日武装。年2月,中共浙东区委和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率三、五支队主力先后撤离四明山区,转移到三北地区。五支队二大队教导员陈行知同志率第四中队深入到鄞西平原,配合四明山自卫总队和地方党组织开展对敌斗争。四中队是五支队的主力中队之一,共约50余人,在进入鄞西平原的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多次袭击日伪据点,惩办汉奸,有力地保障了主力部队的行动。
4月11日,四中队突袭了鄞西十三洞桥伪区公所后,当夜北渡姚江,转移到慈东,休整两天,于14日凌晨进驻后屠桥村,出敌不意地钻到了它的眼皮底下。同日午后,正当古林区区委书记、区长魏沛然、委员朱一松、文教指导员秦慎之等人与四中队干部交谈工作时,侦察班长匆匆来报,多敌人到了集士港。陈教导员立即命令侦察班长继续监视,然后命部队作好战斗准备,提前开饭。下午3时许,高桥方向的小路上出现10来个敌人便衣,村西的潜伏哨鸣枪报警。陈教导员当即命令毛中队长率一小队迅速占领村西小石桥旁的有利地形,阻敌过河进村,保护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指导员肖张带领三小队作机动分队;二小队占领西南竹园,阻击南面敌人;另以一个组控制村东石桥及一条小木船,并掩护地方同志转移。当魏区长等六人跑步通过村东小石桥时,被敌人火力封锁。魏沛然、朱一松快步过了桥,而紧跟其后的秦慎之未及过桥就中弹牺牲了。陈教导员与同志们奔出村口,敌人又从西、北两面蜂涌而来。突然,敌人机枪扫射过来,陈教导员胸部中弹阵亡。围攻后屠桥的顽敌主力是国民党突击第一总队第五营,加上汪伪第十师的一个连兵力配合,共余人,分三路突袭后屠桥。毛中队长指挥部队迅速展开,利用坟堆、土堆、地坎等为依托,组织火力反击敌人,准备坚持到天黑突围。
后屠桥战斗抒写光辉一页经过短暂喘息,敌人发起更加疯狂的进攻。毛中队长命令一小队长胡善坤率一小队反击,并令三小队以火力支援一小队。胡善坤率领一小队奋勇冲杀,冲过了五六十米开阔地,人员伤亡过半。为避免更大伤亡,战士们就地利用地形,与敌对峙。看到一小队反冲击受挫,毛中队长亲自率领三小队连续向敌人冲击,冲过一段开阔地后,在一小队右侧占领阵地抵抗。在反击中,毛中队长头部、腿部多处负伤,仍忍住剧痛坚持指挥,并不停地鼓励同志们战斗。当黄昏来临时,敌人时而疯狂射击,时而喊话诱降,战斗持续了近三个小时。过河的敌人越来越多,四中队人员伤亡不断增加,敌人狂吼着涌向村子。身负重伤的毛中队长始终和同志们一起坚持战斗,最后壮烈自戕。趁着苍茫的暮色和敌人的混乱,一小队长胡善坤带着尚能行动的五名战友和一挺机枪,钻进了油菜田,潜出重围,历尽艰险回到了部队。二小队长傅瑞康自己多处负伤,仍一直坚定地指挥战斗,直到最后只身一人突围而出。
入夜,敌人撤走后,大队文化教员谭啸海在群众的帮助下,寻找、收容了11名伤员,当夜转移到姚江边安全的地方。在后屠桥战斗中,五支队二大队四中队指战员向十倍于己之敌进行了英勇的还击,组织了数次冲锋,打到弹尽粮绝,毙伤顽伪军约50人。二大队教导员陈行知、四中队长毛明孝、指导员肖张和古林区文教指导员秦慎之等37名指战员和地方干部壮烈牺牲。后屠桥战斗结束后,浙东游击纵队及五支队首长和领导机关高度评价了四中队的英雄事迹。纵队司令员何克希高度赞扬四中队发扬了我军优良传统,是我军坚持浙东敌后抗战以来光辉灿烂而又悲壮的一页。纵队首长还通令嘉奖了四中队,号召全纵队学习四中队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五支队邱相田政委专门撰文表彰四中队的英雄业绩,号召全体指战员学习四中队“忠实于党顽强战斗不怕牺牲誓死不屈的革命精神”。五支队领导机关授予“钢铁四中队”的荣誉称号。
革命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将士年,为纪念后屠桥战斗和为此而牺牲的革命烈士,党和人民政府在烈士战斗过的土地上竖立了一块纪念碑。年和年,鄞县人民政府先后拨款在原址上扩建革命烈士陵园、建立后屠桥革命史迹陈列馆。陵园占地面积平方米,烈士陵墓坐落在陵园的东部,坐东朝西,呈圆形拱顶状。墓前南北两侧筑有攒尖形纪念碑亭,南侧碑亭内的石碑正面镌刻“抗日牺牲将士永垂不朽”十个大字,背面镌刻当年战斗简况。北侧一座碑亭,碑石系年原物,其正面镌刻“革命先烈永垂不朽”八个大字,背面镌有当年烈士陵园修建概况。在烈士陵墓的正前方,距大门入口不远处,还矗立着一座新四军战士像。
陵园的西侧靠北位置是一幢六开间砖混结构平屋,其中西起第三间是门厅,东头相通的三间辟为革命史迹陈列室。陈列内容分五部分:第一部分重点介绍了鄞西抗日根据地的创立和发展;第二部分为血战后屠桥;第三部分为坚持斗争,夺取胜利;第四部分为人民英烈;第五部分是缅怀先烈继遗志,建设四化慰忠魂。陈列室还有根据当年战斗情形和陵园建设情况拍摄的专题电视片,向参观者播放。
革命烈士陵园四周,松柏常绿,四季花开,环境静穆。那庄严的烈士陵墓,仿佛在诉说这段先烈的历史和他们的忠魂……来源
区委党史办
编辑
鄞州发布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