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学习强国”
节俭朴素,力戒奢靡,是我们党的传家宝。现在,我们生活条件好了,但艰苦奋斗的精神一点都不能少,必须坚持以俭修身、以俭兴业,坚持厉行节约、勤俭办一切事情。年轻干部要时刻警醒自己,培育积极健康的生活情趣,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习近平年3月日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今日召陵
0
召陵区多举措推进政法队伍教育整顿
(漯河日报6版)
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召陵区多措并举,强力推动政法队伍教育整顿走深走实。
抓实两项政策。抓实“自查从宽、被查从严”政策,印发实施意见,制订工作方案,建立台账,采取举报线索核查、涉黑涉恶倒查、队伍建设巡查等方式,深挖彻查违法违规线索,倒逼干警自查自纠。落实《纪检监察机关处理主动投案问题的规定(试行)》和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政策,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原则,促使干警打开心结、放下思想包袱、主动交代问题。
开展“三问”大讨论。围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动员会上提出的“通过一个月的学习,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与业务工作‘两手抓’有没有成效?”“学习有没有真正触及灵魂,大家是否学出了干劲、学出了动力?”“‘双为’活动有没有真正为民解忧?”3个问题,组织干警进行讨论,并开展“回头看”。目前,全区政法单位共为群众办实事、好事26项件,为企业解难题2项85个。
大力宣传四项内容。在查纠整改环节,对“两信一书一访”进行大力宣传。“两信”即《致广大政法干警的一封信》和《致全区广大人民群众的一封信》,向政法干警和广大群众宣传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方法步骤等;“一书”即《“自查从宽、被查从严”政策告知书》,向全区政法干警宣传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有关政策;“一访”即组织人员深入干警家庭家访,掌握干警的生活状况,向干警家属宣传政策,督促有问题的干警主动向组织说明情况,构筑家庭反腐防线。
02
5月2日下午,市人大副主任赵坤炎一行到邓襄镇调研指导乡村振兴工作,区委书记李湛、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闫湛效陪同。
03
5月23日上午,市政府副市长乔彦强带领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到双汇第二工业园及东兴电子商务产业园查看全国农业全产业链现场会准备情况。区长史耀星,副区长王仕梁,区政府党组成员王君陪同,部分相关区直单位负责人参加。
04
5月23日上午,区长史耀星,区委常委、区政府党组成员李凯旗,区政协副主席陈宝山会见了来召陵考察的上海德力西有限公司副总裁销售中心总监凌煜和上海德力西有限公司副总裁电线电缆总经理李利等一行。会上区长史耀星重点介绍了召陵区的基本情况和各项优势,双方就我区电力装备专业园谋划建设等事项进行深入座谈。区政府办、区商务局、区工信局、东城产业集聚区、区城投、区政府驻川渝招商分局等主要负责人陪同参加。
05
5月22日上午,区长史耀星陪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实地查看指导召陵区耕地“两非一保”整改工作。区领导沈建伟、陈勇、何向涛参加活动。
06
5月2日下午,召陵区召开“三夏”生产和秸秆禁烧综合利用暨防汛抗旱工作会议。区委副书记丁晓永、区人大副主任谢东海、副区长王仕梁出席会议。
07
5月2日下午,市级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一行三人对召陵区基层减负增能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指导。区委常委、区委办公室主任孟新建对我区基层减负工作开展情况、先进做法及存在的问题做了简要汇报。区级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成员单位参加汇报会。
08
5月2日-24日,副区长吕峥带队赴北京平谷、上海崇明区,实地考察北京平谷正大绿色方圆万只蛋鸡现代化产业项目、正大蛋业(上海)万只蛋鸡现代化产业项目规划、建设、运营情况,并现场组织召开会议,与正大畜牧投资(北京)有限公司开发部有关负责人,就正大漯河现代食品(万蛋鸡)全产业链项目规划、用地、融资、建设、环评及有机肥厂、鳄鱼场、污水处理厂建设等工作进行深入沟通交流,探讨了召陵区正大项目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区政府办公室、区畜牧局、区农业农村局、区环保局和区自然资源与规划分局有关负责人陪同。
09
5月24日上午,副区长王仕梁、区政府党组成员王君到乡村振兴“一三五”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参加周例会。
0
5月20日,区委编办召集有关单位负责人就召陵区城管体制改革进行座谈调研。
5月2日下午,召陵区创文办持续组织机关干部、志愿者余人在主次干道、背街小巷、老旧小区、城中村开展城市清洁行动。
2
5月20日下午,市场监督管理局召陵分局执法人员对召陵镇侨乡购物广场的鸡肉、猪肉、小葱、黄豆芽等27批次样品进行瘦肉精及农药残留快速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3
5月23日上午,召陵镇党委、政府召开“三夏”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暨防汛抗旱工作动员会。
党史学习教育
0
“党史微课”系列微视频刘胡兰的故事02
5月20日上午,市场监督管理局召陵分医院志愿者服务队在烟厂花园广场、东城社区服务站组织开展“学党史办实事——测量守护健康”5·20世界计量日免费义诊活动。
03
5月2日下午,邓襄镇特邀市委老干部局原副局长张德贞同志,进行《中共第一代领袖人物命运沉浮》专题讲座。
04
5月22日上午,受龙塘村党支部邀请,翟庄街道燕山路社区志愿服务队走进龙塘村,共同为龙塘村民免费磨刀、磨剪子、理发、修小家电等服务。为村民们把服务做到家门口,把温暖送到心头上。
“认真学党史,深刻悟原理,扎实办实事,强力促振兴”---“一三五”兴村行动村支书系列访谈微视频
召陵区委宣传部为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全面贯彻落实乡村振兴“一三五”行动重要部署,推进党史教育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在全区组织开展了“认真学党史,深刻悟原理,扎实办实事,强力促振兴”---“一三五”兴村行动村支书系列访谈主题活动,全区各行政村支部书记以访谈微视频的形式,紧紧围绕我区乡村振兴“一三五”行动,推动“党建引领、三清三变、五星联创”重点任务,谈感受、悟思想、谋振兴,以更加昂扬的斗志和饱满的热情投入兴村行动工作。
召陵区召陵镇归村东村支部书记刘爱菊
百名人才助力乡村振兴献礼建党百年华诞
召陵镇前油李村村支部委员李振海
李振海,男,回族,年出生,召陵镇前油李村人,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研究生学历,法学硕士学位。现任召陵镇前油李村村支部委员。
研究生毕业后,李振海毅然放弃了在大城市发展的机会,回到生他养他的小乡村,立志用自己的青春、才智和汗水,践行初心使命,为家乡人民服好务,为“三农”发展尽全力。
年4月份,经组织考察和民主推荐,李振海当选为前油李村支部委员。在组织分工时,他主动要求承担急难险重任务,积极配合村“两委”负责同志和其他班子成员,做好党建、综治、扶贫、农村环境整治、户厕改革、远程教育、共青团等工作,自费为村里安装LED宣传屏幕。他充分发挥自己作为少数民族干部的优势,密切联系少数民族和信教群众,积极宣传党的民族和宗教政策,大力弘扬传统美德和时代新风,引导乡亲们改掉陈规陋习,争创“五好家庭”。他扎实做好共青团的工作,认真排查村里的学龄儿童和在校学生,积极做好心理辅导和困难帮扶,全村连续多年没有发生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失学、辍学问题。他认真做好兵役登记工作,积极引导村里的有志青年参军入伍,多次受到上级人武部门的表扬。0年新冠疫情暴发后,他主动请缨,积极参加村里组织的疫情排查、防疫值勤和宣传帮扶,没有因为个人或家庭原因请过一天假,圆满完成了党组织交办的各项任务。
李振海热心公益事业,共同发展意识强烈。在参与管理家族企业时,他不满足于当好致富带头人,自觉把“小家”和“大家”联系起来,想方设法带领本村及周边群众共同致富。他组织技师无偿为贫困户和困难群众培训技能,积极引导和吸纳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他主动与劳动部门联系,对有外出务工打算的群众,推荐到正规企业工作。他积极参与村里组织的帮扶慰问活动,多次为困难党员和贫困户捐款捐物。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李振海同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时刻体现党性修养,扎实履行工作职责,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先后获得多项荣誉: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年参加召陵区伊斯兰界卧尔兹演讲比赛并荣获一等奖;0年荣获“99公益日”纪念奖。
重点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在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严防死守8亿亩耕地红线,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这为做好下一步耕地保护和粮食生产工作、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提供了重要遵循。
党中央多次对耕地保护作出部署安排,从“保粮食能源安全”到遏制农村乱占耕地建房,再到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彰显了端牢中国饭碗的决心,传递出“耕地保护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的强烈信号。前不久,首批公开的个补充耕地项目与地块信息在自然资源部门户网站挂出。面向全社会公开补充耕地信息并建立意见反馈机制,接受社会各界监督,这是我国织密耕地保护监督网的新举措,也是采取“长牙齿”硬措施保护耕地的一项实际行动。
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但粮食生产和消费仍处于“紧平衡”状态,耕地保护面临多重压力,形势依然严峻。严守8亿亩耕地红线,必然会触及“占补平衡”。应当看到,耕地占补平衡是我国耕地保护的重要制度,是破解发展与保护矛盾的重要举措。自年实行以来,政策不断优化改进,从注重补充耕地数量到注重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从实现耕地数量平衡到实现“数量为基础、产能为核心”的占补新机制,有力支持了耕地保护目标实现。
落实占补平衡制度,绝不能搞占多补少、占优补劣。近3年来,自然资源部在补充耕地核查中,查出补充不实问题的比例逐年下降。此次对外公开补充耕地的相关信息,汇聚最广泛的社会监督力量,是强化耕地保护,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的“升级版”硬措施。各地应继续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不打折扣地执行占补平衡制度,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
今天的耕地是明天的饭碗。下一步,加强耕地占补平衡监管,要加强系统内部监督,合理安排各类用地,严把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审批关,加强节约集约用地,从源头上减轻耕地保护的压力。与此同时,还要主动向社会公开相关信息,主动接受社会监督,采取硬措施确保补充耕地的真实性与高质量。通过公开,督促各地进一步发现补充耕地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倒逼完善补充耕地管理规章制度,确保“一亩不少,一亩不假”,不折不扣实现占补平衡目标。另外,对于耕地的保护和监管要与时俱进,依靠科技创新,打造智能化、常态化、精细化的监管平台,“天上看、地上巡、网上查”,让耕地保护长出智慧监管的“利齿”,为早发现、早制止、严查处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强调:“要严格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压实各级党委和政府保护耕地的责任,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当前,各地正在推动建立“田长制”,将耕地保护任务落实到责任人,县、乡、村三级联动,一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耕地保护网越织越密。将好事办好、将责任落实,才能不断推动耕地占补平衡发挥应有作用。让每一块补充耕地都经得起全社会的监督,确保永久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下降,中国人的饭碗才能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召陵之韵
《赫连古城在沱沟》刘恒业在漯河市东南二十公里,有一个村庄,她四面环河,风景秀丽,民风淳朴,不但有悠久的历史,还有丰富的地方文化。有古郾城八大景之中的两景——老桧烟龙遗址和周坡晓市观赏处,又有许多美丽的传说和动人的故事。这个村庄就是现在的召陵区邓襄镇沱沟村!(中国历史地图集中标有
“沱口”地名的唐朝地图)
沱沟村古代叫沱口镇,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名镇,相传以前沱口镇是一座屯兵城叫赫连城。这个传说是否属实,沱沟村一带没人详细考证,以此引起了笔者的极大兴趣。几年来笔者通过查找诸多史书和地方志,确定沱沟村古时就是沱口镇,赫连城就在沱口。现把资料整理如下:
环绕沱沟村西南东三面有一条宽阔的古老河道,以前是澧河的下游,唐宋以前叫汝水,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卷2*汝水》记载:“醴水东经郾县故城南,左入汝。汝水又东南流,经邓城西,(《春秋左传*桓公二年》,蔡侯、郑伯会于邓者也。邓者,今之郾城东南三十五里邓襄也。)汝水又东南流,潕水注之。又东南,过汝南上蔡县西。”又《资治通鉴。汉纪五。高皇后三年》江淮流域大水,“汝水溢流八百余家”。所说之汝水就是现在的这条河流。明清以来叫洄浀河,《清史稿》卷62,.地理志。郾城:......大溵河东南歧为洄曲河,经沱口镇、五沟营,其故渠自西平入左合淤泥河,来会入上蔡。古代河之一段称为沟,在此一段的河因为是澧河的一个别流故称沱沟,《说文解字》:沱,江别流也。
(紧邻沱沟村南的古老洄浀河,
茂密的水草覆满河床)
以沱沟为中心,西有石界沟,南有滚水沟,东有红沟,北有粉沟,故有五沟之称。清顾炎武《肇域志》页河南许州郾城曰:沱沟、粉沟、红沟、滚水沟、石界沟以上即《文献通考》之谓之五沟也。《文献通考》卷曰:许州郾城五沟水、鸿隙陂。《大清一统志》和《郾城县记》均有相同记载(略不述)。现在唯有沱沟以村庄的名字保存下来,其余四沟之名皆不再有,故现在很少有人知道五沟之来历。
汝河是古代的一条运粮河,沱口是沱沟这个地方的一个渡口,当时沱沟这里河宽水深,人们南北往来要靠船来摆渡,成为一个渡口;同时运粮船又多在此停泊靠岸,装卸货物,故取名叫沱口。由此可知沱口是沱沟的一个渡口名。
唐宋时期,沱口这个地方地处水路交通枢纽,来往人员,商旅,船只很多,久之,形成村镇。故宋代有沱口镇之名,属于许州。在上世纪“文革”中扒掉沱沟砖塔时,塔底有一碑文:许州沱口镇重修砖塔......天圣七年。查天圣七年为年。到清朝末年仍名曰沱口镇。见上清史稿。沱沟村这一名字自民国始称之,直到现在。
北宋王存等著的《元丰九域志》记载:郾城县有沱口镇。
《金史*卷25》记载:郾城属许州,镇二,其一为驼口(即沱口)。
明崇祯十年李振声修《郾城县志》卷二:二十九村,沱口村、洄曲村......
《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曰:沱口镇,在郾城县东南二十里(应为五十里之误)即古鲍口。后魏永平初邢峦讨悬瓢叛卒,兼行至鲍口。唐元和十二年。裴度讨淮西。筑郝连城于沱口,皆此。
由上可知,沱口镇就是现在的沱沟村。
赫连城在沱口,是什么时间开始修建的呢?余读司马光《资治通鉴》卷,唐纪56:李祐言于李愬曰。蔡之精兵皆在洄曲及四境拒守。守城者皆羸老之卒。可以乘虚直抵其城。比贼将闻之,元济已成擒矣。愬然之。冬十月甲子。遣掌书记郑澥至郾城。密白裴度。度曰。兵非出奇不胜。常侍良图也......裴度帅僚佐观筑城于沱口。(注:九域志:郾城县有沱口镇)。董重质帅骑出五沟邀之。大呼而进。注弩挺刃。势将及度。李光颜与田布力战拒之。度乃得入城。贼退。布扼其沟中归路。贼下马逾沟。坠压死者千余人。
再读《新唐书》卷一百七十一:裴度筑赫连城于沱口,率轻骑观之。贼以奇兵自五沟至,大呼薄战,城为震坏,度危甚,(李)光颜力战却之。先是光颜策贼必至,密遣田布伏精兵沟下,扼其归。贼败,弃骑去,颠死沟中者千余。由是贼悉锐士当光颜,而李愬得乘虚入蔡矣。董重质弃洄浀军降愬,光颜跃马入贼营大呼,众万余人投甲请命。贼平,(李光颜)加检校司空。入朝,召对麟德殿,赐与蕃渥,归芻米二十车。
《旧唐书》所载大致如上。
由此可见,三书记载基本相同,沱口之战,在唐朝是一次极重要的战役。为李愬雪夜入蔡州平定吴元济叛乱创造了条件。
沱口建有赫连城一座,唐朝宰相裴度险些丧命于此。
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许州郾城县有沱口镇,在县东南五十里,又南七里曰五沟营,与洄曲接境。此处所载与现在位置相同。接着又说唐裴度筑赫连城于沱口。
明崇祯十年李振声修《郾城县志》卷四:赫连城,在沱沟,裴度所筑也。
清顺治十六年荆其惇修《郾城县志》卷一:沱沟,在县东南五十五里。按传云出水别流也。又汜也。五沟之一。裴度筑赫连城之所......(按此处五十五里正确,上述二十五里误)。
民国二十三年年陈金台修(郾城县记):赫连城,唐李光颜传裴度筑赫连城于沱口。又,金史地理志之驼口即沱口,亦魏之鲍口......沱口明时尚为镇,据荆志则流寇后遂废。今唯沱口塔存。地则名曰潭嘴矣。按潭嘴,地名,在今之沱沟西南角河湾处。此处有一庙宇,今人谓潭嘴庙。
由上可知赫连城在今之沱沟村。
赫连城有无遗迹可寻?数年来笔者通过实地研究发现尚有部分遗迹。沱沟村东西两边相距米,各有大沟一条,自北而南直通村南洄曲河,村北一条东西向的沟,连接村东西的沟北端,成为城外的护城河,中间成为一个长方形的四面环水的城池。在大沟的两边自北向南有几个大坑塘,这可能是修建城墙和房屋时就地取土而挖的。此城布局合理,护城河蓄水排水非常合理。笔者考证,这或许就是赫连城的大致所在。
天气预报
投稿邮箱:slwgzx
s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