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古代最最著名的十大名人,你最佩服哪

前言

古代的青海,神奇又美丽,青海高原上也涌现出了许多优秀人才,可以称作地杰人灵,小编今天就从中选取十大有名的古代人物,您看看,最佩服其中的哪一位?

①赵充国

史上大规模开发青海第一人

赵充国(公元前年—公元前52年),善骑射,通兵法,征伐匈奴屡建功勋,官至上将军,汉宣帝即位后封为营平侯。

赵充国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大规模开拓经营青海的标志性、里程碑式先驱人物,赵充国在青海仅三年,但他在经营开发青海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尤其是他“寓兵于农”的屯田政策,在青海历史上产生了极为深远的良好影响。他反对滥杀无辜,且以真诚的信义团结当地部众。这在安定社会、发展羌汉民族间友谊等方面也起了很好的作用。赵充国是青海历史上屈指可数的杰出的开拓者和经营者。

②邓训

西宁古时候的城隍爷

邓训

西宁城隍庙

邓训(公元40年—公元92年),汉代护羌校尉,邓训少年时代便胸怀大志,而且善施仁义。后来被西宁人奉为西宁城隍。

邓训出任护羌校尉后平定羌族叛乱,使河湟地区恢复了安宁,他诚信待人、爱民如子,对生病的羌人用药进行治疗,就这样治好了不少人。正是由于邓训这样以兄弟般的感情对待羌民,所以在羌民中赢得了很高的声誉。后来,河湟汉羌人民为了纪念这位政绩卓然的邓训,家家都供奉着他的神龛,一旦有疾病,就向邓训的神龛祈祷求治。邓训后来被西宁人奉为西宁城隍。

③韩遂

三国时逐鹿中原的青海枭雄

黄巾起义

韩遂(?-公元年),凉州金城郡(在今青海省民和县下川口)人;东汉末年军阀、将领,汉末群雄之一。他响应黄巾起义,参加甘青地区各族人民大联合起义,并成为北宫伯玉义军首领之一;投降汉朝投奔曹操,逐鹿中原,拥兵自重,割据一方。

韩遂出身于名门望族,他成年后不仅名扬金城,而且在整个河陇地区都有一定的声望,曾任金城郡从事之职。他生活的年代,正逢宦官把持朝政,汉王朝即将分崩离析之时。从中平元年(公元年)随羌胡起义,先后与汉王朝的皇甫嵩、董卓、李傕、曹操等角逐,韩遂、马超数次打败曹操,杀得曹操焦头烂额。但后来被曹操使用离间计打败,前后历经30余年后,最后病死西平(西宁)。

④明元郭太后

青海曾出了位皇太后

汉代仕女图

魏明帝陵

明元郭太后(?——公元年),三国曹魏时期西平(今西宁)人,明元郭太后处理了曹魏三位皇帝的立废大事,青海历史人物中唯一登上皇后、太后的宝座,并在正史中立传的女性人物。

明元郭太后的一生几乎与整个魏国相始终。她出生湟水岸边的名门望族,美丽贤惠,得到魏明帝的宠爱,立为皇后。史书上说她当皇太后时,正值三位皇帝幼小,所以主宰朝政,定夺大事。但这只是表面现象,其实曹魏的权力已经被司马氏掌握,她作为弱女子,只好听从他人的摆布。最终曹魏政权被司马氏所取代。

⑤秃发三兄弟

宏伟虎台的建造者

秃发乌孤

秃发利鹿孤

秃发傉檀

虎台

秃发乌孤、秃发利鹿孤、秃发傉檀,生活在东晋南北朝时期,他们在古代西宁建立了南凉国,南凉在北朝十六国的夹缝中伺机崛起,又在国力最强盛的时刻突然崩塌,前后只有18年。但是秃发三兄弟留下了西宁古代最宏伟的建筑:虎台。

秃发三兄弟的老大秃发乌孤极具战略眼光,在后凉强大时,他依附后凉,后凉衰落了,在强敌四邻的境遇下,他仍能伺机在公元年建立起南凉帝国称霸河湟,就在这个开国之君准备大展宏图时,一次酒后骑马的意外跌倒却使秃发乌孤丧命。老二秃发利鹿孤在位只有3年。老三秃发傉檀颇具西楚霸王项羽的风范,在他统治的十多年间,开拓出东起兰州西郊,西至青海湖畔,北接腾格里沙漠,南达同仁贵德的广阔南凉疆域。南凉最终被西秦偷袭攻破了首都。公元年,南凉国瞬间灭亡,秃发傉檀和太子虎台一起投降,次年被西秦毒死。

⑥唃厮啰

古代繁华西宁缔造者

青唐勇士

青唐城图

唃厮啰(公元年-公元年),出生于苏毗(今玉树州),唃厮啰建都青唐(今西宁)后,与宋王朝一直保持着友好关系,在他执政的30多年间,河湟地区一片繁荣景象,人民生活安定富裕,唃厮啰还为恢复和保护丝绸之路南路作出了贡献。南门体育场外青唐城城墙遗址就是唃厮啰时建造的。

唃厮啰是藏族历史上最为著名的人物之一,他在统治河湟期间,不仅对河湟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和藏汉两族人民的友好交往作出了贡献,而且在促进国际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也功不可没。那是古代西宁非常繁荣安定的一个时期,从现今遗留下的青唐城遗址仍然能窥豹一斑。那时的青唐城方圆二十里,比明清时的西宁古城还要大许多,青唐城内人民富足、殿宇嵯峨、寺院林立,而青唐城的缔造者就是唃厮啰。

⑦龙膺

西宁古代园林的规划建造者

龙膺

龙膺著线装书

龙膺(公元—公元)。明代文学家、官吏。两次任职西宁卫。当国家需要时,他义无反顾地纵马驰骋疆场,建立“湟中三捷”等战功。

龙膺一生坎坷颠沛,刚直不阿。他一生三次遭贬、三次戍边。但他两次在任职西宁卫时,且恪尽职守,锐意图进,同时热爱西宁热土,颇多作为。他描写青海地理山川形胜和民族民俗风情的诗歌,也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欣赏价值。在西宁执政期间龙膺专心于文教事业的发展,并创作了大量诗文,龙膺在任时,勤于规划改造西宁城区,他大兴土木,先后建成了清宁堂、醒翁亭、醉歌亭、达亭,形成了西宁一大园林胜地。

⑧马进良

康熙皇帝赏识的东关回族骁将

清代武士古北口长城

马进良(公元年——公元年),清朝顺治康熙年间西宁东关人。马进良跟随主将平定三藩之乱,又随康熙御驾亲征征讨葛尔丹,是康熙皇帝非常赏识的爱将。

马进良从军后跟随大将孙思克平息王辅臣的叛乱,有跟随康熙御驾亲征讨伐分裂祖国的葛尔丹。马进良追杀砍伤孙思克贼将的举动是他一生中最富故事情节、最光彩、最令人激动的一个惊心动魄的场面,他闯入敌方万军之中,追击砍伤孙思克的叛将,几经搏斗,叛将最终被杀死,马进良也多处受伤。给人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事迹传为佳话深受康熙赏识。后来他长期驻兵古北口,防御来自北方的骚扰,深受康熙赏识。许多史书对他都有立传,在青海地方史上,马进良是非常突出的人物。

⑨杨应琚

清朝大臣两任西宁“市长”

杨应琚

杨应琚撰述编校的《西宁府新志》

杨应琚(公元—公元),清朝大臣。两次出任西宁道,前后达十五年之久。在任期间他大力倡办西宁地区的教育事业,创办新社学的同时创建了一所回民学社;并亲自编写《西宁府新志》。

他先后在西宁两次任职,奉公廉洁,关心地方建设,倡导地方文化教育,培养地方人才。他作为西宁道长官,捐出自己的薪俸,重新修建多座桥梁;他创建了西宁贡院,他为改善百姓生活兴办粮行、建集市繁荣一方经济;后有纂修《西宁府新志》,在清代方志中称为名作。他真心热爱着这块地方,他将青海比作他的“桐乡”(即以青海为家乡,死了也要葬在这里)。杨应琚在青海人民的心中却有着崇高的声望。

⑩高天喜

乾隆皇帝作诗嘉奖的西宁猛将

高天喜

清代战争图

高天喜(公元年—公元年)清代乾隆时期人,从小在西宁被抚养成人,也就成了地道的西宁人。后任西宁镇总兵官。高天喜是清乾隆时将领。从小形象奇伟,体格强壮,从军后英勇作战,升任西宁镇总兵官、领队大臣。在新疆平叛的战役中为国捐躯。深受乾隆皇帝赞赏,并作诗嘉奖悼念。

高天喜高天喜成年后,形象奇伟,体格强壮,每饮酒日以石计,还喝不醉,再加上胆识过人,武艺高超,参军后屡建战功升任西宁镇总兵官在平定新疆、统一祖国的事业中,高天喜等奋不顾身,挥刀砍杀,保护将领后撤。高天喜身着重创,犹奋战不已,最后壮烈捐躯。终年仅三十八岁。乾隆皇帝还亲自为他写诗一首,以表嘉奖和悼念之心。

推荐阅读

你知道湟鱼在青海湖里吃什么吗?湖里有哪些不同的湟鱼?

好消息:西宁7小时到重庆!因为这条铁路快通车了!

来源:西宁晚报

编辑:李雪

点赞一下,我们的新闻会更好!

赞赏

长按







































白癜风医院哪家好
最好白癜风医院咨询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pingzx.com/xpxfc/4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