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芹飞李秋英
江西遂川西平李氏据各派谱牒所记均为入赣始祖宪公后裔。最早为晟公十五世孙,南坊基祖文先公于庆历二年(年)即已迁居现址,最迟为晟公四十世孙上马槽基祖联才公,清嘉庆年间(——年)始迁居现址。现已确认本县共有西平李氏十一支(尚有未能确认的分支,如泉江镇上溪李氏),分居十个乡镇,人口繁衍二万五千多人。为理清各支源流及发展情况,在此逐一简述。
一、雩田镇南坊
南坊基祖文先公,字少美。系晟公第十五世孙。宋庆历二年(年)自吉水谷村,湛溪村书院下迁居龙泉(现遂川县雩田镇南坊村),迄今已余年。繁衍子孙三十多代,人口余,分支九堂七派。另有外徙赣县中坑等地众多房派族人。椒联叶茂,葛蕃根深。年四修族谱,序昭雍穆,世系朗然。年重建“世继堂”宗祠,敬祖敦伦,俎豆常新。
南坊为县城东部,距县城十五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乃南来北往西上东下的枢纽重地。文先公当年慧眼识珠,寻得宝地,披荆斩棘,拓基创业。其长子仲和公科举夺魁,修文绍武,官至刺史,又授中宪大夫。大德载扬,恩泽后裔,人文炳蔚,代有俊彦。如今,南坊古村早己成美丽新村,一派祥和繁荣景象。后人秉承祖德,为建设美好家园拼博进取,不懈努力。
字辈:
文和崇天德叔祖宗均存广深光朝显
怀邦兴世代永愿垂庆兆源启绍膺隆
大通进贤哲儒雅尚英华方称报奇俊
廷治及由慈贻谋宣皆士茂盛积善良
宏修登科学兰桂胜腾芳仁义远志信
新毓传繁祥忠厚万先绪美运幸福长
祖先源流:
晟一宪一游一丕一遵一华一唐一光澈一河一遂一仁霸一宗元一用期一衡一文先(十五世南坊基祖)
二、泉江镇东皋
东皋基袓嗣隆公,系晟公二十世孙。南宋末年由江西省吉水谷村迁居龙泉(遂川)东皋,至今己余年。繁衍子孙二十九代,是一个拥有多人口的大家族。年集族中俊彦贤达完成七修族谱之宏业。年于村中重建“敦睦堂”宗祠。
东皋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城二、三公里,是泉江镇辖下的一个自然村,国道纵穿全境。村庄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嗣隆公后裔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和亲睦族,矢志图强,使生活越来越富裕,景色越来越美丽,处处一片安居乐业,歌舞升平的景象。世祖先誉于前,子孙无愧于后。如今正逢太平盛世,西平后裔在社会的大舞台中,以国家繁荣昌盛为己任,在各行各业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更大的贡献。
字辈:
文士正英俊定能佐国邦子孙贤克绍
万世永隆昌忠良承祖德孝友远传芳
节贞宜坚守义仁庆泽长
祖先源流:
晟公一宪一游一丕一遵一华一唐一光辙一河一遂一仁霸一宗应一用钦一汝明一植一千虑一焕一森一子胜一嗣隆(20世东皋基祖)
三、珠田乡黄唐
黄唐基祖季茂公,字松裕,明进士,儒学教授。系晟祖二十一世孙。元朝末年,随父光祈公由泰和燕溪天井坝敦本堂徙居龙泉南乡古五厢安厦,建祠“燕江堂”。后季茂公再徙本邑南乡黄唐卜居,并建祠“燕序堂”,迄今已余载矣。繁衍子孙二十六代,人口逾万众。其中本埠余人,外徙南康多人,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外迁亦有几千人。真是瓜绵瓞继,人丁兴旺。
黄唐位于县城西南部的珠田乡,距县城约5公里。年五修族谱,昭穆有序,世系朗然。年将经风沐雨数百年的“燕序堂”宗祠再次修葺扩建,面貌焕然一新,现不仅规模恢宏且文化底蕴深厚。祠内有齐家修身格言、族规、祖训,祠外有球场、戏台、池塘,以及供族人休闲交流的广场。好一派尚贤崇德,天人和谐的景象。
重修谱字辈:
永继为诗书
三修谱续二十字:
祖德先仁义家隆政泰清
忠经光世典俊汉佐龙廷
五修谱续二十字:
智信通环宇贤达顺民心
科学兴富裕伟业衍西平
祖先源流:
晟一宪一游一丕一遵一华一唐一光澈一河一遂一仁霸一宗应一用干一蒉一尚仁一谂一子有一于惠一大恢一兴祈一季茂(21世黄唐基祖)
四、南江口乡南洞
南溪基祖顺济公,字世材,明诰赠奉直大夫。系晟公二十八世孙。其父季便公于明朝中叶由西昌(今泰和)燕溪(今沿溪)携二子顺济、顺淑徙居龙泉二十四都南溪(今遂川县南江乡南洞)。嗣后,便公率次子顺淑返西昌(泰和)。顺济公则于南洞辟鸿基创伟业,己逾余载,繁衍子孙二十多代,人口余众,派衍三房,人文炳蔚。正是:螽斯衍庆,麟趾呈祥。
南溪为县城西南面南江口乡的一个自然村,距县城约三十余公里,交通便利,物产丰富。族人以农耕为主,兼以工商等,安居乐业,生活富足。宗祠“世德堂”重建于年,堂第崇闳,春祀秋尝。年合族共襄,完成六修族谱胜事。秉承先绪,忠孝传家。有族训为;孝亲敬老振纲常,兄友弟恭家道昌。好善行仁符众望,和邻睦族定祯祥。勤劳节俭兴家宝,礼义文明盛世章。赌盗邪淫丝不染,择贤成偶乐而康。
附太和燕溪李氏行名:
光显立世明大继芳永期魁选
尚裕昭彰家声丕振才德攸长
祖先源流:
晟一宪一游一丕一遵一华一唐一光徹一河一遂一仁霸一宗应一用干一蕡一尚仁一谂一子有一于惠一太昌一兴禄一学濂一景瑞一道行一宗郁一住高一仲隆一季便一顺济(28世南溪基祖)
五、高坪乡桃洞
桃洞基祖瑞叟公系晟公二十五世孙。明朝中期,其祖曜公从吉水谷村徙居龙泉金田(今遂川泉江银山),二传雍公至瑞叟公随子宗杰公迁居桃洞。至今余年,繁衍子孙二十六代,支分四派,即;孔安派、上屋派、石古丘派、下路玄排上派。本地人口3余人,外迁湖南、贵州、河南、广东、广西、四川等地发展者众多。裔孙蕃衍,代有英才。
桃洞地处遂川县西部边远山区的高坪乡,距县城80多公里,紧邻湖南桂东县。境内山川秀美,景色宜人。年六修族谱,敦亲睦族,溯流知源。清同治丁卯年由瑞叟公十八世孙景梁公为首集四派合力创建的“凝瑞堂”宗祠,历时一百四十年来仍然栋宇恢宏,龙翔凤翥,成为族人省身念祖,敦伦敬祖的圣殿。
字辈:
瑞宗承维德子仲玉朝廷奇继芳李盛
克绍书香名人文昌发远奕世永传荣
先后展辉映光增缵绪宏蕃衍开科第
蔚起振家声贤士定乾坤吉日庆繁祥
祖先源流:
晟一宪一游一丕一遵一华一唐一光澈一河一遂一仁霸一宗应一用钦一中孚一合一汉杰一纲一勉一大德一庆孙一宗文一众一矅一雍一瑞叟(25世桃洞基祖)
六、汤湖镇田心
田心基祖郁宣公,字杨德,号补臣,讳瑞遂,系晟公25世孙。明朝中叶由庐陵(今吉安县)徙居汤湖田心开基创业,迄今已余年,繁衍子孙二十多代,人口余众。年清明之际族众形成共识,在与二修谱时隔七十多年后完成了第三次续修族谱夙愿。上慰祖先之灵,下尽后裔之责,使子子孙孙知晓世系源流,明辨昭穆尊卑。为崇宗敬祖,承训垂德,在族中长老倡议族人共同努力下于年重修“宣哲堂”宗祠。祖德流芳,万代昌隆。
田心位于县境西南隅的汤湖镇,距县城约62公里处。是罗霄山脉东南麓山区地带,高山环绕,峰峦起伏,农林并举,物产丰富。不仅有世界闻名的狗牯脑茶,还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得天独厚的温泉。遂、桂公路橫穿全境中心。当年郁宣公宁弃名都盛地,不欲浮沉宦海,携家人而卜居于此,辟草莱开鸿基正是慧眼明机。如今宗支蕃衍,兰桂韾馥。
字辈:
郁贞明利天一子汝廷正尧舜乾坤泰
文武道德昌执中开盛治化日庆舒长
绪衍周程业源承孔孟堂
圣贤绵世泽学士绍书香
祖先源流:
晟一宪一游一丕一遵一华一唐一光辙一河一遂一仁霸一宗应一用钦一中孚一合一汉杰一纲一勉之一开先一庆孙一宗文一众一矅一雍一郁宣(25世田心基祖)
七、双桥乡潭溪
潭溪基祖幼吾公,系晟公二十六世孙。明朝中叶年间由永丰徙居龙泉县城迁潭溪。迄今己余年,繁衍子孙二十代,人口约余众。外播各地族众甚多,本埠派分三房。年在族人的大力支持下完成了七修族谱的宏业,用血缘这一纽带使族人之间更和睦团结,互帮互助,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年重建“盘谷堂”宗祠,耀祖德,荐馨香,启迪后人,不忘根本。
潭溪位于遂川县境东北部边陲的双桥乡。东界万安县,北接泰和县,与新江乡、衙前乡相邻。距县城约55公里。境内山环水抱,风景秀美,土沃田肥,茂林修竹。以经营木材、毛竹为主,兼种水稻蔬果花生等经济作物。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不仅发展特色产业,获得优异的收益,而且族人们走出家门,从事各种行业也取得丰硕成就,生活美满幸福,到处是一片欣欣向荣景象。
字辈:
明廷宣盛治运会际瑞期诗书贻谋远
蕃衍奕荣昌人伦丕显德裕后世泽长
祖先源流:
晟一宪一游一丕一遵一华一唐一光璿一谦一復谋一仁翰一宗唐一春芬一智序一养清一鹍翔一即乾一君忠一天华(天贵)一仕孟(继孟)一彦武一光辉一孜铎一安一伯良一幼吾(潭溪26世祖)
八、戴家埔上马槽
上马槽基祖联才公,系晟公第四十世孙。十八世国宝公,字君珍,宋末年间由湖南酃邑(今湖南炎陵县)六都坂溪徙湖南桂东县草塘居住。清朝嘉庆年间联才公由湖南桂东迁居遂川县七岭骥,迄今余年,繁衍子孙逾五代,约60人。
上马槽地处县城西部边远山区,距县城70余公里。属戴家埔乡的一个自然村,紧邻南风面自然保护区,境内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祖辈克勤克俭,崇耕笃读,农林并举,亦伴以铁匠技艺为养家之业。民风淳朴,崇尚礼仪。后辈立志图强,齐家报国,崇弘祖德,尚孝秉忠,蔚起人文,光耀门庭。
字辈:
念入徙古酃忠邦及元廷天锡英公厚
仲国继仁敬仕正高遴选均举惟斯文
斋廷时焕发朝楚作良臣应会春秋榜
联科定显名书香承祖烈经济绍前勋
世代登贤相宗枝庆泽深贻谋垂裕远
奕叶振芳声嘉誉光先茁后启续辉煌
睿智开新宇畗贵永绵长
祖先源流:
晟一宪一游一蟾一承稔一德澄一文绪一行恭一维一侃行一克嶷一忠满一维邦一元亨一廷弼一英公一仲衡一国宝一仁舜一敬昱一仕奇一正郁一高公一遴英一均斋一仲一惟宦一敬一文赞一祥斋一廷升一时仁一朝均一楚文一应宾一会玑一春桐一秋俊一榜文一联才(40世上马槽基祖)(此源流有些争议,供参考)
九、大坑乡长隆
长隆基祖廷璜,廷芳,廷球为同宗三兄弟,系晟公第二十六世孙。明朝末年,因避乱,由龙邑(今遂川县)城东徙居长隆开基建业,讫今五百余载,繁衍子孙十九代,人口之多。沿袭龙邑“嘉会堂”为长隆宗祠堂名,因子孙日繁,嘉会堂又由三祖派衍出三大世系,即璜公创(大本)淮衍堂,芳公创崇德堂,球公创敦本堂。
长隆位于县城北部大坑乡。兄弟三人在此同心同德,拓基立业。后裔世代繁荣,人才辈出。曾有例授清例进士,例授国学贡元,今有京广闻名大律师,各大学本科、专科院校的毕业生人数众多。如今长隆李氏风清俗美,后辈承前芳德,团结一心,为建设更美好的家园不懈努力。6年五修族谱,睦族联谊,使失散许久的兄弟又欢聚重逢。二零一三年,族人凝心聚力,在旧址上重建了一座颇具人文特色的“嘉会堂”宗祠。彰显了祖德宗功以及后裔敬祖孝亲之心
新排字辈:
兴旺兆强盛誠智育贤昆
祖先源流:
长隆李氏皆为西平堂九世孙维公后裔,但其中一支是维公长子少一郎后裔,另一支是维公三子少三郎后裔。
一:
晟---宪---游---蟾---承稔—德澄---凌云---行恭---维---少一郎---念三郎---忠渊---重九郎---嫩二郎---载五郎---寿一郎---新二郎---万五郎---季叔---
利亨---观文---元德---贵保---子宁---宗还---廷璜(26世淮衍堂基祖)
义亨---尊文---元光---贵仁---子渊---宗连---廷芳(26世崇德堂基祖)
二:
晟—宪—游—蟾—承稔—德澄—凌云—行恭—维---少三郎---念九郎---忠源---重一郎---嫩三郎---载七郎---寿二郎---新贵郎---万宝郎---光叔---奏亨---崇文---元仁---贵昌---子文---宗遥---廷球(26敦本堂基诅)
十、碧洲乡塔溪
塔溪开基祖宗文系晟公第二十五世孙。明正统年间,从遂川县的于田下村徙碧洲塔溪开基,距今五百余年。繁衍子孙十七代,人口近三百。宗文公创立“挹秀堂”,并尊子先公为挹秀堂始祖。“挹秀堂”的第五代秦公和春公始衍“秦公房”,“元春堂”。衍至第八世秦公房改立“三文堂”,其三丶四子成立“瑞可堂”瓜瓞绵绵,方兴未艾。
塔溪位县境东部边陲,距县约25公里。碧水青山,茂竹修林,景如詩画。“挹秀”世泽源远,后裔文翰昌明,绍箕述裘。据谱记载,挹秀堂在历史上的“例授登仕郎’’,“钦授品级冠带’’“例授大学生”等贤士众多。当今的塔溪更加人文蔚起,全村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占总人口的25%,村里有清华硕士,西工硕士。公元6年与长隆等地一起五修族谱,年重建“挹秀堂”宗祠。承前启后,薪火相传,未来子孙将更加蓬勃发展。
新排字辈:
兴旺兆强盛诚智育贤昆
源流:
晟---宪---游---蟾---承稔---德澄---凌云---行恭---维---少三郎---念九郎---忠源---重一郎---嫩三郎---载七郎----寿二郎---新贵郎---万宝郎---光叔---奏亨---崇文---元仁---贵昌---子先---宗文(25世塔溪基祖)
编委注:长隆李氏与塔溪李氏从他们的族谱上属于游公房,也就是文中所载资料。但根据西平堂文研会探究,有可能是鍇公房。有待后世进行严密考证。
十一、泉江镇安下
安下基祖兴渊公,名隆,字善三。选贡授修职郎,嘉善县丞。系晟公二十世孙。元末明初从吉水岭口富厦徙居龙泉古五厢安厦,迄今己余年,繁衍子孙二十余代,人口余众。支分派别六房八堂:恩庆房、易荣房、绅林房、诜德房、宠锡房、杰盛房;俊德堂、中和堂、歩陞堂、义以派、光烈堂、岐盛堂、虞盛堂、修本堂。真乃名宗巨族,瓜绵椒衍,人丁兴旺。
安下地处县城东部,泉江镇境内,国道纵穿全境。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族人原以农耕为主业,随着改革开放,社会进步,经济腾飞,族人们发奋图强,活跃于各行各业,大显身手,立勋功成伟业。年在族中耆宿贤达们的倡议下三修族谱、重建“世敦堂”宗祠同时并举。大家积极响应,慷慨解囊。正是:祖德流芳,宗功显赫,启迪后人,凝聚亲情。
字辈:原排辈
肇启文明运世珍华国儒
传经承祖德俊彦列朝扶
新添字辈
忠厚流芳远仁义智信贤
祖先源流:
晟一宪一锴一仁贵一令旻一德澄一文绪一绰一伯仁一明哲一有开一梦薦一应龙一万全一允叔一仁翁一道进一宗晋一修德一兴渊(20世安下基祖)
以上资料主要参考各支派族谱或族人文字提供,如有不完整,遗漏,谬误之处请指正。
来源:陇西李氏西平堂文化研究会会刊--《家风》第五期
长按识别下方白癜风北京哪家医院好治白癜风那家医院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