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诉讼
西平县法院谭店法庭专门审理西平县域内婚姻家事案件,庭长李军是一名“90后”女法官。常言道,家事难断,但李军常年都是院里的办案标兵。
家事纷争的解决,关乎社会和谐和文明进步。西平县法院针对家事纠纷诉讼率逐年上涨的情况,试行让谭店法庭专门受理域内此类案件,以提升婚姻家事纠纷办理质效。“离婚案件往往涉及3个家庭的‘博弈’。办这类案件,关键在于先让当事人发泄情绪,然后了解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找到症结所在。”虽然是一个“90后”的姑娘,但一谈起职业相关的内容,李军就自带一种“知心大姐”的气质。每办一起案件,从诉前的联动调解,到诉中的调查沟通,再到开庭前的调解,直至开庭结束宣判完毕,每个环节都可能需要法官花上很多时间。“每次我都说得口干舌燥。得用老百姓能接受的话语,才能拉近距离,说到他们心里,才有利于真正解开当事人心里的疙瘩。”李军说。离婚案件开庭遵循当事人出庭原则,而许多案件的当事人因外出打工或者其他原因无法到场,导致李军等人经常需要一趟趟地往当事人家里跑,找当事人所在的村委、社区或者亲戚去了解真实情况,有时甚至要打几十、上百通电话,才能跟当事人有效沟通,了解双方情况和心里的想法。我问李军会不会在办理案件的时候把个人情感带进去,她说:“可能因为是女性吧,办案的时候最先考虑的是孩子的问题。在我看来,办理离婚案件,把孩子安置好是第一位。”在法庭大厅的墙上,就有法官写给孩子的一封信。“有一次,一起案子前期做了大量工作,到开庭前一天,当事人却来撤诉了。虽然做了无用功,但我心里是高兴的。这说明矛盾解决了,当事人家里没事了。”李军说。今年5月,谭店法庭的家事纠纷调撤率达82.2%。据李军介绍,自全市实施“三源”共治以来,对于家事纠纷,法院会先筛选转至当地人民调解委员会。比如,村里有村民起诉离婚,当地人民调解委员会更熟悉当事人日常情况,也更了解事情原委,调解往往事半功倍。而对于调解和判决的案件,法庭也一直遵守诉后回访制度,做好答疑,避免矛盾再反弹、再衍生。蹲点日记为民解忧,要敢往矛盾“窝”里钻蹲点日记
汗水浇筑平安路蹲点日记
乡村“和事佬”蹲点日记
轻罪治理背后的人情味儿来源:河南法制报记者路梦蝶编辑:程梦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