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心笃行推进改革砥砺奋进谱就新篇党的

破茧方能成蝶。西平,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县,只有大胆自我改革、自我革命,才能打破历史、现实与自然等因素的束缚,才能赶超发展、跨越发展。

改革提供了发展机遇,让西平城乡面貌更靓,展示了跨越崛起新景象

党的十八大以来,西平县改革脚步铿锵,蹄疾步稳,奋勇前行,先后启动一系列重点改革,成为了激发新活力、澎湃新动能的巨大引擎,为新常态下实现“团结奋进,再创辉煌”目标加足了马力。

东风吹、战鼓急,

西平坚定改革信心躬身前行

“西平发展滞后根本上是改革开放滞后,发展上的差距最主要是改革开放上的差距。”西平的广大干部一致认为,要实现后发赶超、建成小康社会,就要抓住全面深化改革的机遇,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

为加强对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领导,西平县委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下设专项小组,专项小组下设专题小组。

为充分发挥改革主体引领示范作用,西平县不断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先后印发了全面深化改革系列文件,进一步明确责任主体。同时,结合重点改革事项制定了详细任务分工和工作台账,确定了推进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为进一步发挥好改革督察的“利器”作用,西平县把抓落实、见成效作为督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健全目标责任、考评奖励和工作问责机制,跟踪问效,以督察传递压力,用压力推动落实。

啃硬骨、蹚深水,

系列改革打出“组合拳”

近年来,西平县委、县政府以壮士断腕的勇气,除顽瘴、克痼疾、破藩篱,改革广度、力度、深度前所未有。目前,西平改革已形成全面布局、多向突围的整体态势,以劈波斩浪之势向前行进。

——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大力精简审批事项,建立联审联批等制度,提高了审批效率,取消行政审批事项43项,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21项,取消各类证明和办事环节事项27项。全面实施注册资本、“先照后证”等改革,推行“五证合一”“一证一码”营业执照,家企业、个体工商户实行了“先照后证”。通过用更大的放、更好的管、更优的服,有力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西平已经成为豫南闻名的花海旅游新城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强化预算执行管理,深化支出绩效评价,促进了财政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做好税收征管体制改革,优化升级网上办税系统,探索“互联网+云平台”建设,提高了征管效率。推进“营改增”改革,实施综合治税,形成了共享数据、协同共治的格局,从根本上提高了税源监控水平。

——深化农业农村改革。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土地流转,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家庭农场家。推进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市土地确权颁证现场会在西平召开。推行农田水利设施权属登记制度改革,建立了产权明晰、建管一体的管护制度。探索建立造林补贴的普惠制度,构建了政府支持、社会投入、群众参与的多元化林业融资体系。

改革让西平人民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科技创新和工业云创新服务平台,创建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2个、培育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创建科技企业孵化器4个、“众创空间”2个、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家。金凤牧业养殖智能化装备科技合作基地被认定为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深化文化企业改革。完成县豫剧团、柏城剧院、西平县电视台、广播电台等文化企事业单位改制合并,深化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规范文化市场秩序,各类文体活动接连不断,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加快县图书馆、文化馆和乡文化站达标提升建设,县图书馆、文化馆分别被评为国家一级馆、三级馆。

——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施学前三年行动计划,推进高中招生制度改革,进一步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深化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县域内医疗联合体,探索“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分级诊疗模式,实现了县、乡医疗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城乡居民医保信息系统已实现省内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做到了制度统一、政策统一。结合精准扶贫,对贫困户和贫困人员参保实行县财政代缴。

两河生态区成为人民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严格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失职追责制度,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立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机制,实行企业排污权有偿使用制度,全面推进大气、水污染防治,促进了生态文明建设制度化、法治化。

——深化民主法制改革。推进人大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制度改革,开展“人大代表之家”创建,人大监督作用进一步加强。推进完善协商民主制度改革,成立“委员之家”,全面建成政协委员网络履职平台,促进了协商民主向基层延伸。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完善违法审判责任追究制度,实施人民陪审员“倍增计划”,推进阳光司法,让广大群众更广泛地享受公正公平。

——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成立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机构,健全“两新组织”党的阵地建设,覆盖率达%,扩大了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完善干部年度综合考核办法,建立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信息库,定期综合研判,加强结果运用,树立了正确的用人导向。完善党员管理系统,推行党支部组织生活和党员日常管理“双纪实”、发展党员工作纪实、流动党员动态管理,进一步提高了党员质量,增强了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在全市年党建观摩中,位居第一名。

涉激流、越险滩,

自选动作打造西平改革“升级版”

西平县在完成上级改革规定动作基础上,强化创新,精准发力,攻坚突破,深化提升,以改革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巩固提升改革成效,全力打造具有西平特色的改革“升级版”。

嫘祖文化苑

——突出投融资体制改革,破解资金难题。发展需投入,投入靠资金,资金从哪儿来成为地方发展“老大难”。西平敢创新、敢突破,多渠道筹措资金,大力实施PPP融资,推进“一个模式四个机制”建设。目前,西平县市政道路改扩建PPP项目,已成功落地建设,投资10.6亿元;新区城市综合提升PPP项目,拟投资12.7亿元,正积极谋划。搭建融资平台,以西平县柏国城市建设开发有限公司为母公司,成立了由农业、国土、卫计、水利、林业等单位作为配资股东的8个子公司。构建信用体系,抓住被定为“河南省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专项工程示范区”的机遇,打造企业信用信息库网、企业融资项目和金融产品推介对接等平台,精准放贷。年,全县贷款余额94亿元,居全市第一位;贷款增速16.9%,高于全市6.8个百分点、全省1个百分点,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满足率超90%。

——突出国土资源管理改革,破解用地难题。随着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制约地方经济发展的土地瓶颈问题越来越凸显。抓住全省国土资源管理改革创新试点县的机遇,坚持以优化用地结构和节约集约用地为重点,加快推进国土资源管理“六个全覆盖”,提高了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启动实施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按照“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收益共享”的原则,发挥乡村主体作用,推进农村闲置土地整治。通过调查摸底,全面排查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后备资源,复垦后可新增耕地面积00亩。完善增减挂钩收益形成与返还机制,引导进城落户农民自愿腾退宅基地,减少农村建设用地规模,增加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扎实推进耕地提质改造,积极争取土地整治项目,既可为发展现代农业、特色高效农业提供优质粮田,又能实现“占优补优”,满足重点建设项目用地需求。

西平明天更美好

——突出城市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破解管理难题。针对城市管理存在的职能交叉、执法主体分散、“谁都管谁都不管”、重建设难管理等突出问题,西平抓住被定为全市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试点机遇,坚持“职责清晰、权责统一、精简高效”原则,启动实施城市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按照“权随事走、人随事调、费随事转”原则,整合市政公用、市容环卫、园林绿化、交通、工商、食品药品监管等相关职能,实现城市管理和执法机构综合设置,重点解决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执法频率高、多头执法扰民等方面的问题。全面清理调整现有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职责,厘清权责清单,解决以前部门之间推诿扯皮,有利益的事争着管,棘手的事往外推的现象,逐步形成了责权统一、规范高效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

促发展、惠民生,

为西平跨越发展插上“腾飞翅膀”

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几年来,一个个壁垒被打破,一项项难题被解决,改革释放更多红利。不管是普通的老百姓,还是推动改革的实践者,都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改革,增添了动力,让西平综合实力更强,谱写了跨越崛起新篇章。

近年来,西平坚持一个中心(以加快发展为中心),抓住两个关键(做强产业、做大县城),着力三个重点(产业集聚区、特色商业区、新城区建设),加快四化进程(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商贸物流信息化),强化五个保障(作风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制度建设、环境建设、基层组织建设),以“团结奋进、再创辉煌”为总目标,坚持“稳中快进”的总基调,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发展不停步,改善民生不懈怠,全县经济运行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求进、稳中提质的发展态势。

年上半年,西平县生产总值完成94.5亿元,同比增长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3.2亿元,增长9.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6亿元,为年预算的57.6%,增长10.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5.4亿元,增长17.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4.7亿元,增长13.3%……

——改革,优化了环境,让西平项目后劲更足,奠定了跨越崛起新基石。

栽好梧桐树,方能引来金凤凰。西平县坚持把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放在首位,围绕服装生产、机械制造等主导产业,开展大招商、招大商活动,积极引进项目,做强做大产业。创优项目建设环境,提供完善的设施服务、充足的用工服务、充裕的融资服务、优质的政务服务,着力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被评为中国十佳最具投资营运商价值城市。举办了西平·中国纺织服装产业转移论坛、中国国际畜牧机械产业联盟论坛,先后参加了全球纺织服装供应链大会、豫沪产业合作对接等招商活动,被定为“年全球纺织服装供应链大会”承办城市。今年以来,产业集聚区新建固定资产投资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4个,完成投资23.8亿元。19个省、市重点项目今年已完成投资73.9亿元,超额完成投资计划,为西平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改革,注入了活力,让西平产业发展更快,打造了跨越崛起新引擎。

立足产业基础,发挥传统优势,大力培育壮大服装、机械制造、农产品精深加工等主导产业,集聚集群效应日益明显。畜牧机械产业园、光电产业园、智尚工业园等“区中园”和领秀服饰、朗玛数控等一批工业项目相继在建或竣工投产,其中占地亩的嫘祖服装新城·智尚工园项目是省服装协会十三五“1+8”战略示范工程,建设速度迅猛,发展势头喜人,已有上海歌锦、福建卡朱米、郑州鑫源、郑州正大等40多家服装企业签约入驻。目前,集聚区规划面积14平方公里,已建成9.3平方公里,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到家,被定为全国纺织产业转移试点园区、全省一星级产业集聚区、全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成为引领西平经济发展的“航空母舰”。

——改革,提供了机遇,让西平城乡面貌更靓,展示了跨越崛起新景象。

干净舒适的城乡环境、花海锦绣的“两河”美景、歌舞翩翩的游园广场、一个个超乎想象的重大城建项目、遍布城区的火热建设场景……短短几年,西平城市建设破茧成蝶,跃然而出。而这,得益于一系列改革的缕缕清风。紧紧抓住被定为全省百城建设提质工程第一批试点县的机遇,西平县提出打造“花海旅游新城”目标,从民生需求着眼,从城市双修入手,从产城融合发力,树立“高、精、美、特”的理念,按照“抓形象不忘内涵、抓新区不忘老城、抓市政不忘产业、重发展更重民生”的思路,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实施硬化、绿化、净化、亮化、美化“五大工程”,全面实施“三河”生态工程,启动实施“三湖”治理工程,构建县城互联互通的生态水系,打造沿河沿湖景观带和主题公园,形成了水光潋滟、碧波荡漾、岸绿水秀、水城共融的城市亮点。在今年8月全市城市建设管理评比中位居第二名,被评为“城市建设管理工作先进县”。扎实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创建、人居环境改善等农村五项重点工作,加快美丽乡村建设。被评为全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绿色发展与生态建设新标杆城市;荣获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是河南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如今的西平城乡呈现天蓝、地绿、水美、路畅、林茂的怡人景象,一张西平跨越式发展非凡“城迹”的壮美画卷正徐徐展开。

——改革,惠及了民生,让西平群众日子更红,享受跨越崛起新成果。

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西平县加大投入力度,县财政75%以上支出投向民生领域,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社会保障扩面提标,医疗保障水平持续提高,教育文化事业不断繁荣。扶贫成效显著。按照“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六个一”和“三个零差错”要求,深入实施产业扶贫、社会扶贫,贫困村和贫困人口发展条件全面改善,年,实现了20个贫困村,户人脱贫。社会保障更加完善,实现了动态下的应保尽保、应助尽助。教育事业均衡发展,累计投入6.4亿元,扩建城区中小学校11所;新建四中、六中、八中、五小等中小学校6所;全县校舍安全、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全面实施,全省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暨“互联网+明厨亮灶”推进工作现场在西平召开。文化事业欣欣向荣。一批乡镇文化大院、农家书屋相继建成;智能广播网在全省率先开通。平安建设持续深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全面加强,实现了技防全覆盖;抓住被定为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县的机遇,积极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实施“心防工程”,探索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新路子,全省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现场会在西平召开。探索运用“接、解、结”工作法,有效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稳居省、市前列。

改革需要智慧勇气,直面改革难题,统筹协调各方利益,方能寻求改革最大公约数。改革需要信心决心,抓铁有痕、踏石留印,改革事项就能一项一项落实。改革需要定力合力,不争论、不折腾、不懈怠,改革道路才能越走越宽广。近年来,西平县深入推进各方面的改革,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绩得到百姓交口称赞,“富强文明平安美丽”新西平的宏伟蓝图正一步步变成现实画卷。

赞赏

长按







































白癜风早期有哪些症状
北京中科中医院好不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pingzx.com/ftrq/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