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到此后如竟没有炬火,便

以下部分内容涉及《赛博朋克》游戏剧透

请谨慎食用

如果说要选出一个《赛博朋克》游戏里的代表人物,那非强尼·银手莫属。这个嗑药酗酒、自大又狂妄的人几乎是一切赛博朋克作品里典型人物的代表——在这个时代堕落到底,但又能奋起反击。

这类典型的赛博朋克反英雄形象通常都一无所有又一无是处,没有道德底线也没有法律意识,他们最重要也唯一具有的品质就是对垄断资本那永不妥协的反抗精神,而这正是赛博朋克的精神内核之一——直面绝望并反抗到底。

*《赛博朋克》主角“V”与人气角色强尼·银手

在我们试图理解赛博朋克乃至赛博朋克文化之前,不妨追根溯源,将目光收回到年,回到那个甚至不存在“赛博朋克”这个词的年份,先聊聊朋克本身。

时间倒回。彼时,美国上映了第一部《星球大战》,向宇宙深处发射了两艘“旅行者号”探测器;中国在这一年恢复了高考,正在为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蓄积能量;巴拿马则经过了50年的抗争,刚刚从美国手里收回了那条著名运河的主权。但在英国,动荡还远未过去。

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强国,英国的资历越老,就意味着积累的问题越多、越严重。在经历了60年代甲壳虫乐队带来的LovePeace运动以后,资本主义带来的贫富分化、腐败、失业率暴增、系统性种族歧视等等问题非但没有得到解决,反而愈演愈烈,直到年轻人再也无法忍受。

在此之前,民谣思考的政治与表达的反抗都太过温和,太没有攻击性。嬉皮士内省的消极抵抗并没有让世界变得更好,反而使得他们自己陷入了更深的迷茫之中。

于是,从反思到愤怒,人们需要一种更激进,更有力的音乐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诉求。

此时,大量的失业青年放弃了资本家吃不到的饼,拿起了吉他,但是发现自己弹不来华丽炫技的吉他Riff,也唱不来对唱腔要求极高的乐句,于是,“PunkRock”就此进入了他们的视野,简单有力的三和弦让他们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武器。

*英国Punk乐队SexPistols

终于,涂满了绝望与愤怒的伦敦街头在SexPistols的专辑中走入了全世界大众的视野。他们高喊着“安娜其在英国(AnarchyInTheUK)”以及“上帝拯救女王(GodSaveTheQueen)”,把所有英国音乐榜单的第二名摁在地下摩擦。在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登基25周年之际,他们用泰晤士河上被禁止的演唱会将伦敦搅得天翻地覆。

一时之间,朋克点燃了所有年轻一代人积蓄已久的怒火与迷茫。于是,朋克乐队一家接着一家冒出来,每时每刻似乎都有一支全新的乐队登上洛克西的节目单(注:洛克西是伦敦最主要的朋克集散地),这也标志着年就此成为人们所说的“英国朋克爆发之年”。

那么,什么是朋克?或者说,什么是朋克精神?

对于前者我们可以回答:是一种用简单的三和弦反对过分华丽化摇滚的音乐形式,或者说是从车库摇滚发展而来的形式较为自由的摇滚。但是这样的回答并不触及本质。而对于后者,用故事来举例可能会更加清晰。

年,英国政府出面庆祝朋克摇滚诞生四十周年,而朋克传奇经理人麦克劳伦的儿子乔·科雷却在泰晤士河的一条游船上,将价值万美元的朋克运动兴起时期文物付之一炬。

他声称这次摧毁掉这些朋克文物是为了抗议在他父亲引导下的朋克激进青年运动,如今已经彻底沦落为了商业化和主流价值的一部分。更有趣的一点是,SexPistols的主唱JohnLydon表示他这么做是不对的,如果是自己,会将这些文物拍卖然后捐给慈善机构。

那么,问题来了,在这个事件中,谁最朋克?是庆祝朋克诞生40年的英国政府,还是维护朋克文物的JohnLydon,还是最后一个,把朋克遗产付之一炬的乔·科雷?

如果你心里还没有答案,那么还有一个笑话可以参考:

有一天甲问乙:“什么是朋克?”

乙默不作声,把旁边的垃圾桶踹倒,并回答:“这就是朋克。”

于是甲有样学样把旁边另一个垃圾桶踹到,问:“这就是朋克?”

乙:“不,这是流行。”

听上去匪夷所思,但是这确实就是朋克的精神内核——反叛。

在当时的英国,大资本无声无息的压迫之下,青年唯一知道的一点就是反抗,可惜的是,他们只是知道要反抗,但是并不清楚他们该怎么反抗,该去反抗谁,反抗之后又该怎么办。这种迷茫表现在朋克文化中就是无休止、无目的的反叛。

他们反对资本主义,反对秩序,反对一切甚至包括他们自己。这也是朋克无可避免地滑向“安那其主义”的原因——他们只知道反对资本,却没有形成自己的理论。因此,朋克乃至赛博朋克在当今悲剧性地被资本主义同化为自己的一部分是不可避免的。

显然,烧毁所有的朋克纪念品其实不失为朋克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在此我们不讨论乔·科雷本人,只从朋克角度来看,这个做法本身显然比那些没有意义的纪念品或者举办一次纪念活动本身更为朋克,因为它代表了对于反抗的最后一点坚持。

以下部分内容涉及《赛博朋克》游戏剧透

回到《》,我们来看看强尼·银手,他最爱的保时捷正是年的经典造型,而武侍乐队现实中的本体Refused本身也是一支瑞典著名朋克乐队——不得不说CDPR在细节上的魔鬼之处。

当然,比起这种无关痛痒的细节,他的所作所为正是证明他是一个朋克青年的最好证据。

愤懑于不公义的战争、控制一切的财团、不给底层人民活路的黑帮,他拿起了吉他和手枪。

在游戏中,他的吉他用来唤醒民众,他的手枪用来打破旧世界。他用一颗核弹与荒坂塔同归于尽,但是很快新的荒坂塔又站了起来。他带着民众反抗公司,但他死后公司依旧统治着一切,作为革命者,他当然是失败的。

但是,在的世界中我们可以发现,他的音乐一直在底层中传唱,在“来生酒吧”的菜单里永远有一杯叫做强尼·银手的酒,除此以外,漫画里、游戏里、专辑封面上、自动售货机的灵魂中,甚至是偶像三姐妹的歌里都带着强尼·银手的影子。反抗精神已经经由他传递到了夜之城的方方面面,人们也一天比一天讨厌公司,从这个角度而言,他并没有真的失败。

游戏里最后一个任务有很多分支可以选择,也分别对应了主角“V”不同的结局,除去让银手接管身体的节制结局以及直接自杀的结局,“V”一共有三个方向可以选择:

相信华子,断送了内鬼赖宣颠覆公司的方案,从而倒向公司一方的“恶魔结局”;

放弃管夜城的烂摊子,和流浪者们一起离开的“星星结局”;

以及成为夜城活着的传奇,最后打上太空水晶宫的“太阳结局”。

他们分别代表了盲目的朋克青年可能的三个走向:

恶魔结局就像《猜火车》中最终出卖了朋友们、选择了新生活的马克,这是唯一“V”能苟活的结局,但是为此他背叛了银手,背叛了杰克,就此做了资本的傀儡。

星星结局就像对这个世界失望,于是放弃反抗,但也不想同流合污的朋克中年。

太阳结局则是反抗到底,永不妥协,贯彻朋克精神到底的结局,也是笔者个人最为认同的一个结局,最后的“V”没有逃避,没有妥协,而是硬碰硬地继续与公司战斗,要么荒坂和公司都倒台,要么让“V”轰轰烈烈地死去。

除此以外,还有一个隐藏的结局——以我残躯化烈火。

这个结局需要玩家扮演的“V”与银手有足够的好感度,接着在天台决定自己命运的时候等待数分钟。此时银手和“V”就会决定不求助于任何人,自己从正面攻打荒坂塔,打通以后这个结局不需要牺牲任何朋友,但相应地,这个结局也是最为困难的。

朋克就是这种东西,想象一下,当你挥舞着武士刀和冲锋枪,把公司闹得天翻地覆,最后踏着有血海深仇的同僚的尸体,把荒坂的神舆搅烂,为自己拼出一线生机,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你知道为公司卖命就能活,而单挑荒坂塔几乎意味着死,但你偏偏就是跪不下来换取苟活的机会——这就是朋克。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此后如竟没有炬火,便以残躯化烈火,成为太阳。

《》游戏本身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无敌的顶尖雇佣兵孤身对抗资本的故事,这个故事惊险刺激又荡气回肠,“V”仗着赛博精神病一样的身手在夜之城行侠仗义,把所有挡在V面前的障碍全部砸得稀烂。

但是,夜之城的普通人呢?

那些没有钱进行赛博改造,没有胆识成为雇佣兵,更没有力量保护自己的普通人呢?如果他们还偏偏有那么点梦想,或者更卑微,只是想保留些做人的底线呢?没有力量的他们该怎么办?

游戏里我们很难看到夜城普通人的生活状态。因此在官方出版的漫画《赛博朋克:创伤小组》里,编剧将视角放在了一个创伤小组的普通员工纳蒂亚身上,在这样的世界里,毫无力量的小人物会怎样挣扎呢?

在《》的世界中,创伤小组公司也是众多私有企业的一员,不同的是,他们垄断的是医疗资源,而在这样的世界里,即使是创伤小组这样的医疗机构也伴随着暴力,甚至暴力才是主要一环。

“七分钟救命,不然退款”,这是创伤小组的宣传语。在客户受到生命威胁的时候,创伤小组将坐着浮空车,来到战场上空,拿着重机枪把威胁到客户生命的敌人扫射干净,接着把客户带上浮空车扬长而去。

然而精准快速的反应和良好的口碑,付出的代价往往是小队成员的性命,当然,在公司看来,这些只不过是“成本”罢了。

但作为一个人,你能坦然接受自己的队友为了拯救一个杀人无算的刽子手付出生命吗?

你能眼睁睁看着人们死去,自己却不能救治吗?

为了治病救人来创伤小组的你,能受得了自己救治的人将杀死更多无辜的人吗?

在夜城当一个好人,真的就那么难吗?

当最后一根神经被绷断,剩下的只有疯狂。

你,会选择像那个用残躯化为烈火的人一样反抗吗?纳蒂亚?

科幻世界创立42年来首部漫画单行本

《赛博朋克:创伤小组》

?戳下方图片立刻入坑?

戳阅读原文,也可购书!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pingzx.com/ftrq/10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