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一品,一城一格。汉末三国,大争之世,名将贤相为人称颂,大都要邑常为人所忽略,英雄随风而逝,城市则保存于沃土之上,历尽千年,直至今人栖居。
读罢《三国志》后,在国中各地旅行,皆欲寻访当地三国遗迹,或察此地与三国有几多渊源,因开此栏,是为“三国城记”。
此为第二篇,叙汉末公孙瓒军事要塞易京(今河北雄县)。
童谣,古代最神秘的舆论暗器。谁都无法得知,市井之间那些黄口小儿嬉闹之时所吟诵的歌谣,看似无心,却蕴藏着多少可怕的预言。大争之世,风云变幻,江山易主,一则童谣,往往能让英雄霸主们闻之凛然,甚至不经意间影响着历史的走向。
汉末乱世,公孙瓒河北争霸受阻,正当此时,一则童谣传入了他的耳中,让他顿时兴奋不已。
“燕南垂,赵北际,中央不合大如砺,惟有此中可避世。”
这位当时帝国最强骑士团的总司令,展开军用地图,按照童谣的指使,沿着幽州的南界、冀州的北界仔细寻找,终于找到如童谣中说的那样,一片像磨刀石一样平整连接的地域。
这个地方叫做易。
“风萧萧兮易水寒”,燕南赵北的易水之畔,在历史上曾有过两个叫易的城市。
如今河北省易县,位于易水上游,始建于隋朝开皇年间,在汉末时为五阮关。
而公孙瓒时代的易县,位于易水中游,土地平旷,视野广阔,它在今天叫做——
雄县
公孙瓒用笔在这里画了个圈,他将要在这里,建设天下最雄伟的城堡,驻扎天下最伟大的骑兵,他坚信,童谣谶语指引着他来到这里,也将会指引着他成为未来中国真正的霸主。
今日河北省雄县,已被纳入“雄安新区”
电视剧《武神赵子龙》中范雨林饰演公孙瓒
一
公孙瓒出身贫寒,他的一切都是靠打胡人赚经验得来的。
仕官之初,公孙瓒担任辽东属国长史。特殊的胡汉杂居环境让在这里当官风险大增,胡人常叛,稍不注意就会遭到袭击。但同时,这种环境也让人在胆识和骑射方面得到历练。有一次公孙瓒带着十几个骑兵出关巡逻,就遇到了危险,被数百个鲜卑骑兵所包围。十倍之敌,又是骁勇善骑射的鲜卑人,基本上是没有胜算。
但公孙瓒鼓舞身边的骑士:“今天如果我们不冲出一条血路,就要死绝在这里了!”于是公孙瓒挥舞起自己的两刃长矛,率先冲向敌阵,一番混战之后,公孙瓒杀伤了数十名敌人,虽然自己的随从骑兵也有半数阵亡,但成功地突出包围获得生机。
也正是因为这次死里逃生的经历,让朝廷看到了公孙瓒骑兵作战的潜能。骑兵,是冷兵器时代的大杀器,机动力强,冲杀效果显著,对当时构成军队主体的步兵有着绝对的优势。为了抵御匈奴的进犯,汉朝从武帝时起便花大力气打造精锐骑兵,但是骑兵的培养需要两个先决条件,一是战马,当时能够满足战斗需求的马匹基本只产于帝国北境,二是骑士,要求体格健壮,膂力过人,能熟练驾驭马匹,能在马上开弓射箭,这样的人才也基本出自帝国北境。
因此在汉末三国的乱世之中,两个区域的骑兵最为扬名,一是来自西北的西凉骑兵,他们杂糅了羌胡精骑,十分威猛,先有董卓,后有马超,中原的军队常常不是敌手。一是来自东北的辽东骑兵,他们吸纳了鲜卑、乌丸等族人,尤善骑射,董卓手下的大将徐荣就是辽东人(玄菟郡人),在关东联军讨董之战中,孙坚、曹操两大英雄都被他打的丢盔卸甲,死里逃生,足见其凶猛。
在防御北境的过程中,公孙瓒选拔了数十名善于骑射的勇士,组建了忠诚于自己的骑士团。因为公孙瓒与骑士们骑得一水儿白马,每次出行他一骑当先,骑士团则分为左右两翼跟随在后,因此骑士团有了响亮的名字——“白马义从”。公孙瓒在乌丸人那里也得了个名号“白马长史”。
乌丸骑兵对公孙瓒又恨又怕,他们把公孙瓒的头像画下来当作靶子练习骑射,私下里却互相说,见到白马长史一定要躲着点。公孙瓒驻守辽东,胡虏不敢进犯,远遁塞外。
公孙瓒的理想,显然不甘心只做一个守卫绝壁长城的守夜人司令,当时中原大乱,手握帝国最强骑兵军团的公孙瓒一心想南下争霸。
河北迁安博物馆内公孙瓒塑像,公孙瓒为辽西令支(今河北迁安)人
二
初平二年,公孙瓒在东光大破青徐黄巾三十万众,其势力开始向冀州、青州扩张,这便与刚刚从韩馥那里窃得冀州牧的袁绍产生了领地矛盾。
这时候发生了公孙瓒堂弟公孙越的死亡事件,公孙越是公孙瓒派去帮袁术的,却被袁绍部将周昕所杀,公孙瓒认为袁绍应该背锅,于是大起步骑精兵,进军磐河,一场大战揭开帷幕。
战争开始之初,公孙瓒占据着绝对优势,势如破竹的白马义从让袁绍甚为恐惧,慌乱之间袁绍竟然走了一步错棋,把自己渤海太守的印绶送给公孙瓒的堂弟公孙范。公孙范到了渤海就立马起兵帮助公孙瓒,掉准矛头打袁绍。随即公孙瓒部署手下将军为冀州、青州、兖州刺史,这盘棋下的很大,目的很明显,就是要完全吞并袁绍(含曹操,因为当时曹操是依附于袁绍的兖州刺史)的地盘,自己做北方的老大。当时慑于公孙瓒的军威,河北许多城池都背弃袁绍倒向了公孙瓒。
志得意满的公孙瓒与袁绍主力大战于界桥,他没有想到的是,在这里遇到了他的克星——大将麹义和他的先登死士。
麹义,是西平大姓麹氏的族人,自小在西凉长大,熟悉羌人的战法。他先在韩馥手下为将,后来背叛韩馥,依附袁绍。与羌人自小厮混的麹义,已经掌握了击败公孙瓒的秘诀。
于是在决战当天,公孙瓒以步兵两万余人列成方阵,左右两翼各有一支五千余人的骑兵部队,精锐部队白马义从作为中坚,分为左右两队,左队向右路射击,右队向左路射击,一时间“旌旗铠甲,光照天地”,好不气派。麹义则不慌不忙,率领八百名先登死士向前冲锋,但同时埋伏下千余名强弩手。公孙瓒看麹义就带了这点兵,一时轻敌,派遣骑兵发起冲击。
骑兵的优势在于速度快、冲击力强,一般的步兵遇到骑兵,前部被马蹄所践踏,后队就会四散而逃,全军便会立即土崩瓦解。但是骑兵的弱点在于不善于灵活回旋,一旦发起冲锋,就很难再根据形势的变化灵活变化战法。麹义显然早有准备,他让先登死士以大盾牌为遮挡,伏下身子,任他喊杀震天也不做声响。等到公孙瓒骑兵逼近时,突然跃起身来,扬起尘土,大声叫喊。这时候公孙瓒的骑兵就像跑车一样,冲速很快,根本无法刹车,战马被沙尘眯了眼睛,又受到喊杀声的惊吓,顿时完全失控。与此同时,此前埋伏的强弩手弩箭齐发,骑兵人高马大,在混战中格外显眼,因此几乎个个成了活靶子,被射落下马。麹义趁机带队反冲,斩杀了公孙瓒大将严纲,公孙瓒军大败而逃。
界桥一战,创下中国战争史上步兵破骑兵的经典战例,公孙瓒引以为傲的白马义从和辽东骑兵大受挫败。
一代名将赵云曾在公孙瓒帐下从事,他白盔白甲白马的形象,就是来源于公孙瓒的“白马义从”
三
自从公孙瓒受封蓟侯后,他的屯驻地应为蓟城,而蓟城又是幽州牧刘虞的驻地,公孙瓒与刘虞原本就在处理对乌丸政策上不合,将相同城,矛盾自然不断累积。
两汉的蓟城沿袭燕国都城蓟城的城郭,是北京最早的城市建设,就在现在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一带。当时刘虞屯驻大城,公孙瓒在东南筑一座小城屯兵,估计在现在南大兴区境内。双方越看越生气,先是给皇上打小报告隔空骂战,然后估计都惹急了,直接开打。
刘虞和公孙瓒打的是一场环北京的战役,刘虞想搞突袭,但密谋败露,被公孙瓒击败。刘虞带着随从跑到现在北京延庆区(居庸县)。公孙瓒追上猛攻了三天,将刘虞及家小都抓回了蓟城。
公孙瓒说:“你如果是真命天子,老天爷就会降雨来救你。”当时正值旱季,哪有什么降雨。公孙瓒笑道,果然老天都救不了你,于是将刘虞问斩于蓟城闹市。刘虞可能是第一个在菜市口问斩的人。
但是战争并没有结束,刘虞虽然打仗不行,但人缘很好,他的旧部鲜于辅、齐周、鲜于银等一起起兵为刘虞报仇,这支部队和公孙瓒所置的渔阳太守邹丹大战于现在北京市的通州区一带(潞县),斩杀了邹丹。袁绍也不放过这个好机会,派麹义和刘虞的儿子刘和带兵合击公孙瓒。公孙瓒一时成了人民公敌,在两面围攻之下,不断吃败仗的公孙瓒不得不放弃北京,躲进了开篇我们提到的易京城堡内。
四
易京,可谓是汉末三国最为壮丽的军事城堡。如今的河北雄县,除了一座宋辽边关地道外,已经难觅其在冷兵器时代的风采,我们也只能从史书中的记录中想象这座易京的模样。
雄县宋辽边关地道
清康熙年间雄县地图
汉末易京区位图,截取自《中国历史地图集》谭其骧主编
公孙瓒修筑的易京,先是挖了十层壕沟,圆环套圆环,壕沟之间由部将各自修筑了数以千计的塔楼,每座都高达五六丈。最中心的是公孙瓒的主楼易京楼,也是整座城堡的制高点,有十丈之高。如果这是在玩《王者荣耀》,你可能死上一万次也攻不进去。
于是公孙瓒铁门一锁,屏退左右,要求七岁以上的男子都不得进入。楼内除了他还有什么呢?三百万斛粮食,够吃个几十年的,还有众多 美女姬妾,也够泡个好几年了。于是公孙瓒就天天宅在楼里吃香喝辣撩妹。凡是有公文奏报,就用绳子吊上楼来,凡是有指令宣布,就让嗓门大的婢女站在楼顶,像大喇叭一样给大家广播。
公孙瓒对这样的生活显然很满意,他说:“以前我觉得天下可以一举平定,现在看来,也不是我一人所能决定的,不如暂且休兵,储备粮草。兵法说,百楼不攻,我现在有塔楼上千重,等到储备的粮食都吃完那天,就知道天下归谁了!”
一个统帅天下最强进攻兵种骑兵的诸侯大将,忽然壁垒十重,窝在城堡里做长期防守的态势,公孙瓒的脑回路的确让人有些费解。我们或许可以认为,公孙瓒的军事自信可能已经在界桥之战被摧毁了,他此前讨乌丸,征黄巾,无往而不胜,对手的低端让他高估了自己的军事才能。而袁绍毕竟不同于胡虏与流寇,当他所向披靡的骑兵冲锋已经不灵验时,缺乏大智慧的公孙瓒没有能力对自己进行兵种优化或战略调整,加上他又是一个内心极度脆弱的人,承受不了失败带来的打击,因此像逃避命运一样龟缩在坚固的堡垒中,只期待着童谣谶语带给自己的好运气。
建安四年,袁绍大举围攻易京,困守多年的公孙瓒终究没能等来自己的好时机,等来的却是自己的结局。公孙瓒为人刻薄寡恩,统治州郡时便不恤百姓,杀害贤良,于是当鲜于辅等起兵反抗他时,民众纷纷杀掉他所置的官吏起来反对他。而他固守易京时,有部将被敌围攻,公孙瓒不但不救援,还说:“如果我救一个人,其他将领都不会奋力作战了。”所以当袁绍大军来袭时,易京外围的塔楼或者被轻松攻破,或者由士兵杀将投降,让袁绍一路攻到了公孙瓒的铁门之外。任何牢固的城堡,都是从内部溃烂的。
公孙瓒将最后的希望寄托在张燕黑山军的援军,他修书寄给去求援的儿子公孙续,行文中充满了对袁绍来攻的末日恐慌:“袁氏之攻,似若神鬼,鼓角鸣于地中,梯冲舞吾楼上。”这封信被袁绍截获,于是袁绍假扮救兵引公孙瓒出战,设下埋伏,击败了公孙瓒军队最后的有生力量。
公孙瓒还想负隅顽抗,但袁绍的工兵已经将易京楼下挖空,随着一声轰鸣声,这座十丈之高的易京楼终于坍塌,公孙瓒缢死了自己的妻子姐妹,然后自焚而死。其子公孙续逃至匈奴屠各部,为其所杀。
帝国最强的骑士团、河北最壮丽的军事城堡,以及昔日威震幽燕的公孙家族,都在这一年的春夏之交,彻底化为了灰烬。
雄县宋辽边关地道内,不知是否就是当年袁绍攻破易京所挖的地道
中提到的地点:蓟城、易京、界桥、潞县、令支
史料来源:
陈寿《三国志》及裴松之注引
范晔《后汉书》
往期回顾:
三国城记
合肥:死磕东吴八十年的铁壁魔城
下期预告:
襄阳:乱世的净土,豪门的乐园
▼▼▼苹果土豪打赏专用▼▼▼
“成长的文化站”(ID:chngzhangcuc)是《北京晚报》文娱记者成长独立运营的自媒体平台,除了